中泰证券-中国生物制药-1177.HK-首仿根基深厚,创新枝繁叶茂-200324

《中泰证券-中国生物制药-1177.HK-首仿根基深厚,创新枝繁叶茂-200324(4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中国生物制药-1177.HK-首仿根基深厚,创新枝繁叶茂-200324(40页).pdf(4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1)公司研发投入国内TOP3,18年开始创新药研发投入占比超过50%,在研新药超过30个,创新药管线已经成型,多个产品即将步入收获期,长期增长动力十足。(2)公司在多个治疗领域的首仿能力首屈一指,仿制药保持每年15-20个左右新品种上市的节奏,短期成长确定性较强。(3)公司销售能力强大,是国内少有的销售团队超万人的制药企业,未来通过合作或收购方式引进新产品,有能力成为以仿制药为基础、创新药为动力的平台型企业。
创新基因开始表达,创新药管线已成规模,未来有望成功实现仿制到创新的转型。公司首个创新药安罗替尼2019年销售收入预计接近30亿元,当前已获批3线非小细胞肺癌、2线软组织肉瘤、3线小细胞肺癌3个适应症,第4个适应症甲状腺癌已经报产,二线治疗食管鳞癌也已写入指南,只考虑这几个适应症,安罗替尼的销售峰值可达75亿元,另外结直肠癌、胃癌、肾癌等多个适应症在进行临床试验,公司也在探索与PD-1/PD-L1等免疫药物的联用,有望实现安罗替尼升线用药,会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和康方生物合作的PD-1有望在2020年年中报产,国内PD-1/PD-L1用药市场规模有望达480亿元,公司凭借强大的销售能力,预计实现15亿以上销售峰值,依然值得期待。此外公司在肿瘤药领域已经实现热门靶点全面布局,ALK、ROS1、EGFR等靶点已经步入临床中后期,其他处于临床早期的新药,如果进展顺利也有可能以II期数据直接报产,肝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等领域的新药都在顺利推进当中,目前在研新药产品超过30个,创新药产品梯队已经成型,将逐步迎来收获期。
公司首仿管线丰富,有效缓解集采担忧,短期成长基础稳固。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制药企业,在多个疾病领域拥有出色的抢首仿能力,使得公司成为国内制药龙头企业。市场担忧国家集采对公司仿制药业务收入带来冲击,我们认为公司新老品种都有较大增长潜力,雷替曲塞等老品种有望保持高增长。新品种方面公司18-19年合计获批近40个品种,预计2020年将带来30-35亿收入增量。2020-2021年预计超过40个仿制药新品种获批上市,其中仑伐替尼、布地奈德等多个产品有望成为重磅品种,可以为公司近几年的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有效缓解国家集采给仿制药业务带来的影响。同时公司后续首仿管线储备丰富,未来2-3年仍将保持每年15-20个左右仿制药上市的节奏,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
销售能力强大,创新药推广路径成熟,合作并购空间广阔。公司销售人员数量超过12,000人,是国内少有的销售团队人数过万的制药企业,覆盖肝病、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糖尿病、镇痛、骨科、抗感染等多个领域。安罗替尼打通创新药推广路径,加强了肿瘤领域的学术推广能力,带动了其他肿瘤用药的增长,天晴依泰(唑来膦酸注射液)增长率由负转正,首辅(卡培他滨片)增长提速,依尼舒(达沙替尼片)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抗肿瘤用药的销售协同性开始显现。公司仿创结合保持业绩增长的同时,也为公司带来充足的现金流,未来除自主研发外,公司通过外延合作license in等方式拓展新药产品线的前景也令人期待,凭借出色的学术推广能力,公司具备成为创新药平台企业的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43.6亿元、280.8亿元、34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6%、15.3%、23.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2.8亿元、37.7亿元、4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7%、14.8%、16.6%,对应EPS分别为0.26元、0.30元、0.35元。采用分部估值法对公司业务进行估值,对公司仿制药和已上市创新药按30-35倍PE估值,对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梯队采用DCF估值,考虑不同阶段创新药的上市概率和少数股东权益后,我们给予公司2020年整体市值合计1565-1752亿元人民币,即1747-1957亿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产品降价超过预期的风险;产品研发和上市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