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迪安诊断-300244-2021年三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ICL业务维持高速增长-211025

《中信证券-迪安诊断-300244-2021年三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ICL业务维持高速增长-211025(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迪安诊断-300244-2021年三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ICL业务维持高速增长-211025(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ICL业务收入较2019年增长36%,诊断产品收入同比+26%。 坚持“技领未来”战略指导,技术及产品创新不断推进。 以人工智能推动数字化转型,打造医疗健康大数据智能平台。 各项费用控制良好,经营性现金流情况持续改善。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2021Q1-Q3实现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93.38亿、12.33亿、11.66亿元,同比+24.97%、+37.07%、+38.15%。 其中2021Q3单季度实现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35.47亿、5.06亿、5.31亿元,同比+18.27%、+27.05%、+42.16%,业绩符合预期。 ▍ICL业务收入较2019年增长36%,诊断产品收入同比+26%。 诊断服务:2021Q1-Q3实现收入45.56亿元,同比+23%,主要由于国内新冠疫情的良好控制,医疗机构诊疗业务逐渐恢复。 剔除新冠业务(收入16.40亿元)后传统诊断服务较2020年同期+37%,较2019年同期+36%。 诊断产品业务:实现收入52.91亿元,同比+26%,其中渠道代理业务收入49.04亿元,同比+25%,较2019年+21%,自产产品业务收入3.87亿元,同比+51%,代理产品及自产产品双向发力。 公司的诊断服务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是由常规业务推动,尤其是特检项目的增长,另一方面得益于常态化抗疫及区域性爆发疫情的检验需求上的持续发力,我们预计诊断服务后续仍有望维持快速增长态势。 ▍坚持“技领未来”战略指导,技术及产品创新不断推进。 公司2021Q1-Q3研发费用2.82亿元,同比+41%。 公司持续聚焦“感染、肿瘤、慢病、妇幼”四大学科,依托“转化医学、数字诊断、质谱诊断、分子诊断、细胞病理”五大研发中心推动技术和产品的高效创新。 技术方面:上半年公司新增87项检验项目,目前检验项目超2700项;自主开发国内首创临床质谱实验室质量管理智能质控系统;助力超过30家三甲医院建质谱实验室;首次采用三代测序技术-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技术参评通过NCCL下呼吸道感染宏基因组测序室间质量评价;肿瘤靶向用药EGFR、K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检测项目、应用核酸质谱法首次参评并满分通过。 产品方面:公司自主研发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获注册证,并进入广东等11省新冠带量采购目录;自主研发的新冠抗原检测产品出口销往德国;成功研发国内首台三期双频尸体全身血管造影系统Diangio;维生素、类固醇激素、药物浓度等多个检测试剂盒注册进展顺利。 ▍以人工智能推动数字化转型,打造医疗健康大数据智能平台。 公司以“科技驱动+数据驱动”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围绕“医学诊断智能化”目标,开展包括病理AI在内的各类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研发和落地,同时,通过医疗专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构建和沉淀数据智能基础设施,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智能平台。 上半年与知盛科技集团成立医策科技致力于推动病理数据行业标准化建设;自主研发的金迪安高通量510片机型PA-1100数字玻片扫描影像系统获注册证,技术参数达国际先进水平。 ▍各项费用控制良好,经营性现金流情况持续改善。 公司2021Q1-Q3毛利率38.59%,同比+1.17PCTs,在高毛利新冠检测业务占比下滑的情况下,公司毛利率水平仍有所提升,判断主要由于特检业务占比的提升。 2021Q1-Q3财务、管理、销售费用率为1.59%、6.89%、8.36%,同比-0.38、+0.36、-0.23CTs,总体各项费用率控制良好,其中管理费用率有所上涨,主要由于股权激励费用、人员薪资较上年同期增加较多所致。 2021Q1-Q3经营净现金流净额4.74亿元,同比+10.06%,现金流情况持续改善。 ▍风险因素:第三方检验医学诊断竞争加剧,新业务开发未达预期,新冠检测业务大幅下滑。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疫情带动公司诊断医学服务业务高速增长,未来外包业务发展空间广阔。 同时考虑到自有产品陆续上市、多个实验室提前扭亏为盈、特检产品持续加码以及精准中心的稳步推进,结合2021年三季报业绩,上调2021-2023年EPS预测至1.88/1.93/2.21元(原1.74/1.89/2.16元),结合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021年21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40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