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颐海国际-1579.HK-业绩合预期,疫情下的“危与机”-200329

《东吴证券-颐海国际-1579.HK-业绩合预期,疫情下的“危与机”-200329(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吴证券-颐海国际-1579.HK-业绩合预期,疫情下的“危与机”-200329(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2019年共实现营收42.82亿元,同比增长59.7%;归母净利7.19亿元,同比增长38.8%。
投资要点
2019经营表现续写高成长篇章。公司2019年营收42.82亿元(yoy+59.7%),其中关联方收入16.63亿元(yoy+41.42%,占比38.84%),第三方收入26.19亿元(yoy+74%,占比61%)。期内实现归母净利7.19亿元(yoy+38.8%),少数股东权益(馥海)7600万元。
营收高成长,立体多维度实现新突破。
1)产品多点开花:方便速食再超预期,中式复合调味品/火锅调味料持续放量。
火锅调味料实现收入28.1亿(+43.9%),收入占比下降7.2pct至65.7%;得益于配方工艺改进及产品结构调整,毛利率(39.7%)稳中有升(+0.39pct)。其中,关联方销售贡献15.92亿元(yoy+39.3%,占比56.6%),第三方销售贡献12.21亿(yoy+50.3%,占比43.4%)。毛利率保持稳定;
中式复合调味品实现营收3.95亿元(+54.6%),收入占比9.2%其中,关联方销售贡献0.49亿(yoy+84.7%,占比12.5%),第三方销售贡献3.46亿(yoy+51.0%,占比87.5%)。该项业务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系产品结构变化所致:19H1颐海对蜀海提供的定制餐调业务收入约3700万,低毛利业务导致拖累关联方及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公司其他产品盈利水平仍保持稳定。该项定制餐调业务已于19H2停止供应;
方便速食产品实现收入9.99亿元(+122.4%),收入占比23.3%。该业务主要以第三方销售贡献为主(占比97.9%),其中尤以小火锅销售最为亮眼;
“产品项目制”高激励,激活新产品研发。公司全年共开发42款新品(8款中式复合调味品+7款火锅底料+2款自加热小火锅+3款自加热米饭+4款即食酱+4款休闲食品及14款标准化餐饮装产品)。后续储备新品丰富。
2)渠道扩张持续深化。经销商贡献快速增长,电商渠道稳中前行。2019年公司电商渠道收入2.75亿元(yoy+26.5%);第三方销售收入达到26.2亿元(yoy+74.0%),内部销售占比提升+5.03pct至61.17%。其中:
经销商渠道实现收入23亿元(yoy+82.4%),已覆盖中国大陆/港澳台及49个海外国家与地区,经销商数量净增900家至2400+家(yoy+60%)。单一经销商平均提货额约96万(yoy+14%)。
目前,公司部分渠道已拓展至4-5线县级城市,同时积极拓展便利店、车站、高速服务区等网点。此外,亦通过增加分仓缩短发货周期,降低经销商库存。
整体毛利率受小火锅占比提升影响有所下降,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定。2019年销售毛利率38.33%(-0.41pct);分产品看:火锅调料毛利率稳定提升0.39pct达到39.7%;复合调味料毛利率46.9%(-2.2pct);方便速食品毛利率提升1.8pct至32.7%,相对较低毛利的方便速食品销售占比提升,结构变化拉低公司整体毛利率。公司全年期间费用率同比保持相对稳定。
销售体系不断裂变升级,渠道持续深化。1)销售系统“合伙人”激励机制,提升渠道费用使用效率以及销售人员工作热情;2) “师徒制”。激励保障销售经验传承,增强服务力。据公司披露,目前师徒合伙人分别约为180/74人。3)引入PK制度,强化销售考核。公司通过全方位考核机制,通过渠道库存、经销商反馈、费销比等指标对销售人员分级评定,并将3C人员予以淘汰,推动销售合伙人优胜劣汰。4)内部市场化。2020年公司进一步改革,通过在内部实施市场化竞争机制,破除内部垄断,提升经营效率。
高管换帅,渠道销售进一步增强。公司于3月25日公告任命执行董事郭强先生为首席执行官。郭强先生营销经验丰富,2016年起加入公司任职营销总监并负责公司品牌、销售及市场业务。加入颐海前,郭强先生先后任职于国内及国际知名食品及零售企业负责销售业务。
“新冠”疫情下展望2020,短期冲击不改长期趋势,方便速食业务有望持续受益。
关联方业务:海底捞大陆门店于1月26日(大年初二)正式全面暂停营业,并于3月12日首度逐步恢复营业,目前约600+门店恢复营业。受海底捞门店停业影响,我们预计4月份开始海底捞全国门店全部恢复营业,并假设4-7月门店效益(客流/翻台率)分别经历20%、40%、60%、80%的爬坡期,并于7月恢复至正常水平。在此假设下,预计关联方2019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9%左右;
第三方业务:受益于疫情影响刺激,公司方便食品业务需求激增,全年销售有望实现高增长。在中性假设下,预计2019年公司火锅调料、中式复合调味品在第三方渠道销售增速分别为40%、40%;考虑对疫情发展的谨慎性假设,方便速食产品有望受益于“宅”需求持续放量,预计销售增速约61%。
整体来看,预计2020年公司第三方业务将有望实现营收39亿左右,同比增长约48%。
新增产能建设进度适当延缓。我们预计霸州工厂一期工程南车间将于今年Q3完工,霸州二期和马鞍山工厂、漯河一期预计将推后至2021年。
后期疫情时代,公司产品有望持续受益。
1)方便速食等产品在疫情中逐步完成消费者教育。公司已陆续上线推出冲泡米饭、冲泡粉等新产品,价格亲民,预计公司后续将利用“筷手小厨”品牌,持续推广中式复合调味料。
2)伴随业务出海,或将建设海外工厂。目前公司在英国、美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日韩、台湾等地都设有分公司,产品在海外华人聚集区均有部分售点,但过去管理相对松散。此次疫情后,预计公司将加速推进海外建厂,优先补足当地产能,推动海外业务发展。此外,海外产能后续与国内供应链形成互补,加强协同。
盈利预测:基于上述疫情假设调整全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年公司营收为54.0、73.3、98.1亿元,同比增速为26.1%、35.8%、33.7%,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为8.9、12.0、16.0亿元,同比增速为23.7%、34.6%、33.4%,EPS为0.85、1.14、1.52元,对应PE为64、48、36倍,考虑今年业绩受疫情影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下调评级至“增持”。
风险提示:输入性疫情爆发风险,销售不及预期,经济波动,食品安全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