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银行业投资观察:逆周期政策联袂-200406

《中信证券-银行业投资观察:逆周期政策联袂-200406(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银行业投资观察:逆周期政策联袂-200406(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政治局会议和国常会部署下,着眼逆周期调节的财政、货币、监管政策正在加速协同落地,后续政策工具箱依然储备充足。
事项:4月3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本期投资观察聚焦发布会内容并展望政策方向。
货币政策:守正创新,合理宽松。刘国强副行长发言中,除继续强调货币政策支持复工复产和实体发展的总基调外,亦暗含了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方向:
(1)数量型工具:①总量充裕无虞,“M2和社会融资规模与名义GDP的增速基本匹配并且略高”,表明宽货币支持宽信用方向明确(发布会提及一季度各项贷款增量7万亿(注:以往经验看,银保监会公布此口径与央行口径或社融口径略有差异),同比多增1.18万亿);②结构重点转移,刘国强副行长提出货币政策分为三阶段――疫情防控、逐步复工复产、全产业链复工复产,下阶段或将进一步通过再贷款等定向工具引导产业链上下游的广义流动性投放,应收账款融资等产业链融资工具增长有望提速(银保监会预计全年规模8000亿)。
(2)价格型工具:①引导贷款实际利率下行方向不变,再提“积极推进LPR改革”,未来通过政策利率带动的LPR下行仍有空间;②存款基准利率工具运用偏审慎:专门提及存款基准利率调整需要考虑物价情况、汇率压力、老百姓感受等多重因素,我们判断货币当局对于此工具的选择或将更为审慎;③资金利率下行具有策略优先性:银行降成本方向不变,短期重点在于资金利率方向,重点提及“大幅降低银行从金融市场融资的成本”,叠加周五超预期落地的超准利率调降,下阶段更多具备激励相容、降低成本作用的创新型工具仍值得期待。
银行体系:应对潜在风险能力较充足,中小机构支持政策加码。(1)银行业经营有所承压但应对能力稳定:疫情冲击下银行业整体损失吸收能力较强(2019年末不良率1.86%,拨备覆盖率186.08%,贷款损失准备余额4.5万亿),目前监管当局在持续监测银行体系风险状况,新的压力测试结构后续亦将在金融稳定报告中披露;(2)中小银行支持和治理并举:周亮副主席专门提及“考虑加大对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支持力度”和中小银行防范化解风险的七方面工作,预计未来货币政策支持和监管政策约束将是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双保险”。
财政政策:专项债增量提质为重点。此次发布会第一主题即“介绍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许宏才副部长亦反复提及今年专项债效率提升:(1)发行提前:一季度发行规模1.08亿,同比增长63%;(2)期限拉长:今年平均发行期限14.5年,10年期以上发行量较去年全年提高52pct至86%;(3)专注投资:明确今年专项债不用于土地收储和房地产相关项目,目前项目专项债发行额占比达77%。此外,从许部长发言中可以看出,下阶段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以及增加专项债规模等工作在履行法定流程后或将加速落地。
投资观点:政治局会议和国常会部署下,着眼逆周期调节的财政、货币、监管政策正在加速协同落地,后续政策工具箱依然储备充足。前期银行板块的疲弱表现暗含市场对于经济走弱和银行让利的双重悲观情绪,近期逆周期+激励相容政策发力实际有望双向改善预期,当前板块极低估值酝酿绝对收益资金的配置机会。投资组合上,择机配置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常熟银行,关注低估值的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光大银行、杭州银行等。H股重点关注工商银行(H)和邮储银行(H)。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大幅下行,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