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泰国际-新股报告:三叶草生物(2197.HK)-211025

上传日期:2021-10-25 22:40:40 / 研报作者:余浩樑 / 分享者:1005672
研报附件
中泰国际-新股报告:三叶草生物(2197.HK)-211025.pdf
大小:56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泰国际-新股报告:三叶草生物(2197.HK)-211025

中泰国际-新股报告:三叶草生物(2197.HK)-211025
文本预览:

《中泰国际-新股报告:三叶草生物(2197.HK)-211025(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国际-新股报告:三叶草生物(2197.HK)-211025(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简介三叶草生物是一家致力于为传染性疾病、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发新型疫苗及生物治疗产品的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

通过授权引进Trimer-Tag技术平台,公司开发了包含6款创新疫苗、2款肿瘤候选产品、及3种Fc融合候选品的产品组合,其中两款核心产品分别是:重组蛋白COVID-19候选疫苗SCB-2019(CpG1018加铝佐剂)及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的SCB-808。

SCB-2019计划将于2021年四季度向EMA、国家药监局及世卫组织提交有条件的监管审批申请并预计最早2021年底前启动SCB-2019上市。

公司成立以来进行了5轮融资,获得了高瓴资本等众多知名机构投资。

中泰观点全球对新冠疫苗需求旺盛,但公司核心产品上市后将面临激烈竞争。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目前全球已接种约60亿剂COVID-19疫苗。

假设疫苗方案为两剂次及考虑全球政府的采购及储备,到2026年全球需要的COVID-19疫苗量将达到约150亿剂。

重组蛋白疫苗的稳定性高且非常适合全球储存和分发,可快速实现规模量产,并与多种有望增强疫苗免疫原性的佐剂兼容。

SCB2019预期将成为全球范围内商业化首批COVID-19重组蛋白疫苗。

公司已与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签订协议,将按全球分发机制(即COVAX机制)提供SCB-2019(CpG1018加铝佐剂)。

此外公司也已与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订立预购协议,GAVI将透过COVAX机制采购4.14亿剂量SCB-2019。

公司在浙江长兴拥有生物药生产基地,该基地已准备好进行SCB-2019快速扩大规模的商业生产,潜在最大产能每年超过10亿剂。

但目前新冠疫苗的市场也日趋饱和,公司产品上市后将面临其他技术路线疫苗的激烈竞争。

此外公司的Trimer-Tag是全球唯一一个利用人源三聚体化标签设计及开发重组、共价连接三聚体融合蛋白(三聚体标签蛋白)的三聚体化技术平台。

2017年基于Trimer-Tag技术平台开始Fc融合蛋白候选产品SCB-808的临床研究,并于2019年1月完成I期临床试验,目前仍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预期将于2023年下半年完成。

财务分析:公司目前尚无产品获批销售,因此亦无任何产品销售收入。

2019-2020年,及2021年首四个月,行政开支分别为1,704万元、7,643万元、7,899万元;研发开支分别为4,580万元、2.3亿元、3.7亿元;公司的期内亏损分别为4,858万元、9.1亿元、9.1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5亿元、5.2亿元及18.3亿元。

同业比较及估值水平:我们选取两家研发疫苗的生物科技公司:开发出中国首个获批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康希诺生物(6185HK)及研发国产mRNA新冠疫苗的沃森生物(300142SZ)作为对标,两家2021年预测市盈率分别约为10.7/68.2倍,2021预测市销率分别约为6.0/20.9倍。

保荐人往绩:此次稳价人是高盛,2021年初至今共参与保荐项目18个,首日表现8涨8跌2平。

基石投资者:截止招股前,高瓴资本分别通过JNRY及AUT-XXI持有公司9.8%及7.22%股份,共计持股17.02%,成为第一大机构股东。

基石方面,引入Orbimed、Hillhouse、淡马锡、RockSprings、OceanpineCapital、AthosCapital、SpringhillFund、Superstring、Toroa9家投资者,合计认购约1.4亿美元,假设按照发售价范围上限定价且未行使超额配股权,合计占发售股份约53.3%。

申购建议:公司的核心产品SCB-2019最快将于年底启动上市,有望成为全球首批通过COVAX机制商业化的重组蛋白COVID-19疫苗。

GAVI已透过COVAX机制向公司采购4.14亿剂SCB-2019。

未来随着疫苗上市及大规模生产销售,有望实现收入快增长,显著改善经营现金流。

另一方面中国及全球疫苗产能已经相对过剩。

根据国家卫健委9月份统计,中国目前已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22亿剂次,已接种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78%,公司的产品将在激烈的竞争下抢夺存量市场。

考虑近期新股市场对于没有盈利甚至还未有主营产品销售收入的公司反映较为冷淡,综上所述给予其66分,评级为“中性”。

集资用途:假设公司最终并无行使超额配股权及假设发售价为每股发售股份中位数13.15港元,集资约18.4亿港元,其中约35%,将用于SCB-2019(CpG1018加铝佐剂)的监管意见书申请、商业化准备及上市;约25%,将用于二代COVID-19候选疫苗的研发及监管意见书申请;约5%,将用于SCB-808的研发、商业化准备及上市;约22.5%,将用于其他产品(如SCB-313及SCB-420)以及其他潜在候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约12.5%,将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风险提示:(1)产品无法成功商业化、(2)营销及销售经验有限、(3)市场竞争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