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国际-银行业小微金融服务评价办法点评:考核更趋精细化,促小微业务有序开展-200412

《中银国际-银行业小微金融服务评价办法点评:考核更趋精细化,促小微业务有序开展-20041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国际-银行业小微金融服务评价办法点评:考核更趋精细化,促小微业务有序开展-200412(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4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评价方法涵盖五个方面,设定41个指标,覆盖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全流程。
多方位设计评价体系,考核指标更趋精细化
此次征求意见稿主要涵盖五个方面的评价要素:1)信贷投放情况:包括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信贷资源倾斜、小微客户细分、服务覆盖面等情况;2)体制机制建设情况;3)重点监管政策落实情况,包括小微企业续贷、授信尽职免责、金融服务信息披露等情况;4)产品及服务创新情况,包括信用信息运用方式、产品服务模式、服务效率提升、信用贷款及中长期贷款投放等情况;5)监督检查情况。相较于之前的“两增两控”要求,此次征求意见稿的评价体系覆盖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全流程,更加全面和精细化,而不仅仅只关注小微信贷“量”的增长。
多面多点设定指标,差异化设计促小微业务有序竞争
征求意见稿在五个评价要素下设若干项指标,监管部门对每项指标进行评分,并根据汇总后的综合得分,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四个评价等级。从分值设定来看,所有指标中分值权重较高(也反映出重要性)的是“两增两控”要求(23分)、信贷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6分)、细分小微企业市场情况(5分)、小微企业服务覆盖面拓展情况(4分)、信用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占比(各4分)。相较于此前的“两增两控”要求,此次新增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不同类型银行小微市场分层、首贷户占比、信用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占比,实际上近期的监管发声已多次涉及这些指标。
积极政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助于防范信用风险
2019年以来多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均旨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融资力度。从政策实行效果来看,规模方面,2019年银行的小微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年末小微企业信贷余额较年初增3.4万亿元,同比增速较2018年上行1.2个百分点至10.2%;定价方面,从大行普惠贷款利率来看,下半年利率较上半年进一步下行。1季度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国内经济带来短暂冲击,监管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渡难关,不盲目抽贷、断贷,对于银行而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也有助于防范由企业资金断裂引发的信用风险。
投资建议:
在1季度疫情冲击下,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加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助于防范由企业资金断裂引发的信用风险。疫情冲击以及外资的流出使得银行板块前期有明显调整,目前板块估值(对应2020年PB为0.70x)已处于历史低位。我们认为银行板块具备低估值,高股息率(5.1%,2020年)特点,配置性价比凸显。个股方面,建议关注基本面稳健、具备对公领域传统优势的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以及基本面改善的低估值股份行(光大银行等)。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导致资产质量恶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