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证券-科创板受理公司巡礼系列:沪硅产业拟登陆科创板,或开创国产半导体硅片“自主可控”?-200412

《安信证券-科创板受理公司巡礼系列:沪硅产业拟登陆科创板,或开创国产半导体硅片“自主可控”?-200412(5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信证券-科创板受理公司巡礼系列:沪硅产业拟登陆科创板,或开创国产半导体硅片“自主可控”?-200412(50页).pdf(5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内部挖掘:国内半导体硅片巨头?
上海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半导体硅片企业之一,是中国大陆率先实现300mm半导体硅片规模化销售的企业。截至2019年11月27日,国盛集团和产业投资基金各自持有公司30.48%的股份,股东背景雄厚。2016年度至2019年度,公司分别实现营收2.7亿元、6.94亿元、10.1亿元和14.9亿元,其中2018年度和2019年度相比上年的收入增长率分别为45.64%和47.71%。
专注于半导体硅片产品的生产、研发与销售,主要从事200mm及以下半导体硅片(包括SOI硅片)与300mm半导体硅片研发、设计与生产。半导体硅片是集成电路及其他半导体产品的关键性、基础性原材料,目前90%以上的半导体产品使用硅基材料制造。沪硅产业集团(含新傲科技)占全球半导体硅片市场份额2.20%。
公司是中国大陆率先实现300mm半导体硅片规模化销售的企业,公司承担了多个重大科研项目,其中包含7个国家重大专项,在人才、技术和研发方面竞争优势突出,成为国内首家规模生产300mm半导体硅片的企业。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达8.29%。
拟募25亿元,主要用于集成电路制造用300mm硅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二期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等。
■外在把控:国内芯片产能扩张带动半导体硅片需求上升,国内巨头能否变成国际巨头?
下游传统应用领域计算机、移动通信、固态硬盘、工业电子市场持续增长,新兴应用领域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汽车电子的快速发展,半导体硅片市场逐渐复苏,市场规模开始上升。中国占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比重从18.16%上升至33.73%,在全球半导体行业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国外市场:全球半导体制造材料行业半导体硅片占比最高,为半导体制造的核心材料。2016至2018年,全球半导体硅片销售金额从72.09亿美元增长至113.8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65%,2019年全球硅片销售额为121.7亿美元。国内市场:半导体硅片企业的下游客户是芯片制造企业,包括大型综合晶圆代工企业及专注于存储器制造、传感器制造与射频芯片制造等领域的芯片制造企业。2016年至2018年,中国大陆半导体硅片销售额从5.00亿美元上升至9.9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0.88%,远高于同期全球半导体硅片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5.65%。
由于半导体硅片行业具有技术难度高、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客户认证周期长等特点,全球半导体硅片行业进入壁垒较高,行业集中度高。2019年,全球前五大半导体硅片企业信越化学、SUMCO、环球晶圆、Siltronic、SKSiltron合计销售额占全球半导体硅片行业销售额比重高达92%。(芯思想研究院)
■海外标杆:深析三家海外优质半导体硅片公司,我们看到了什么?
根据芯思想研究院数据,三家海外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29%、23%、16%。信越化学2019财年H1(20190401-20190930)营收为7865亿日元(以2019年9月30日汇率15.122换算为520亿元人民币),SUMCO2019年营收2994.6亿日元(以2019年12月31日汇率15.558换算为192亿元人民币),环球晶圆2019年公司营收580.94亿新台币(以2019年12月31日汇率0.2322换算为135亿元人民币)。硅片行业垄断性较高,三家公司的历史均较为悠久,行业积淀深厚,信越化学早在2001年2月便实现全球首次量产300mm硅晶圆,环球晶圆的前身为中美硅晶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半导体事业处,也拥有数十年历史。并且三家公司均进行了大量的整合并购,SUMCO由Sumitomo、三菱材料和Komatsu合并而成,环球晶圆通过收购SunEdisonSemiconductor一举从市占率第六名跃升至第三名。
■国内比较:对比中环股份,沪硅产业有何优势,仍要关注行业波动
业务角度:中环股份布局半导体器件行业与新能源光伏产业,提供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光伏硅片等产品。目前中环股份硅片产品以200mm以下尺寸为主,12英寸项目预计2019年第四季度实现设备搬入,2020年第一季度开始投产。而沪硅产业已于2017年打通了300mm半导体硅片全工艺流程,2018年终实现了300mm半导体硅片的规模化生产,填补了中国大陆300mm半导体硅片产业化的空白。
研发角度:与中环股份对比,沪硅产业31.59%的研发人员占比与8.29%的研发投入占比均处于更高水平。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拥有已获授权的专利340项,整体来看,公司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国内国际领先。
财务角度:盈利能力:沪硅产业毛利率大致与中环股份相当,2019年毛利率分别为14.55%、19.49%;从净利率来看,中环股份较高。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优于中环股份,杠杆比例较低。营运能力:总体接近中环股份,但2019年存货周转率低于中环股份。成本管理:销售费用率与管理费用率均高于可比公司。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公司管理风险、公司技术不能保持现有领先地位或新项目研发失败,或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将导致盈利降低甚至造成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