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证券-宏观专题报告:绿色再贷款或为明年宽信用重要通道-211025

《西部证券-宏观专题报告:绿色再贷款或为明年宽信用重要通道-211025(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证券-宏观专题报告:绿色再贷款或为明年宽信用重要通道-211025(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结论“30·60”双碳目标亟待绿色金融发展。 实现能源结构优化、节能减排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目前针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已经有不少测算,规模都在百万亿元级别。 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如何通过金融市场引导和激励市场主体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成为一道亟待解决的问题。 央行或优先推出绿色再贷款,未来亦有可能推出包括绿色中期借贷便利(GMLF)在内的其他碳减排支持工具。 绿色再贷款等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符合疫情以来央行货币政策由总量操作转向结构调节的特征。 央行部分地方分支机构已尝试开展绿色再贷款政策,预计有望全面推广。 但结合公开信息评估绿色再贷款或为现阶段央行的优先选项。 绿色再贷款创设逻辑类似棚改阶段的PSL。 我们认为绿色再贷款与人民银行在2014年创设的抵押补充贷款(PSL)的逻辑有可比之处:这两项货币政策工具的创设都是为了配合国内经济发展政策。 PSL工具的主要作用是棚改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来源。 而现在绿色再贷款的创设是为碳达峰碳中和的经济转型提供资金支持。 绿色再贷款规模大概率高于棚改阶段的PSL,极有可能成为明年乃至未来数年的宽信用通道。 2015-2020年国开行每年新增棚改贷款的平均值为4000亿元,而同期三大政策性银行PSL年度新增额度为平均4800亿元。 如果绿色再贷款的政策目标是引导金融机构匹配绿色金融资金缺口,那么绿色再贷款规模应该会超过PSL规模。 央行三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银行家们判断实体经济的贷款需求自3月起持续下降但此间小型企业贷款需求相对强劲,而小型企业刚好是疫后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投放对象。 由此可见,随着绿色再贷款工具的创设,金融机构的绿色贷款有望出现类似小微企业贷款快速增长的情况,成为宽信用的重要通道。 风险提示:双碳政策落实不及预期;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