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证券-欧菲光-002456-聚焦光学影像主业,打造微电子创新平台-200419

《华西证券-欧菲光-002456-聚焦光学影像主业,打造微电子创新平台-200419(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西证券-欧菲光-002456-聚焦光学影像主业,打造微电子创新平台-200419(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9.74亿元,同比增长20.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0亿元,同比增长198.24%,报告期内实现扭亏为盈。
分析判断:
报告期内业绩符合预期,负债率同比下降
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519.74亿元,同比增长20.75%,其中光学光电产品营业收入402.49亿元,微电子产品营业收入110.19亿元,智能汽车产品营业收入4.62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0亿元,同比增长198.24%,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19年,公司强化运营管理效率,进一步加快了会计核算ERP系统升级,提高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同时与专业咨询机构埃森哲就“财务信息化及供应链物料管理项目”正式签约,埃森哲将为公司提供包括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咨询、数字化运营管理咨询及相关数字化技术创新实施专业服务。通过一系列措施,公司加强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改善了经营性现金流,降低了负债率。2019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2.56亿元,同比增加405.25%;公司资产负债率由2018年末的77.08%下降到2019年末的72.93%,同比下降了4.15个百分点。公司在2020年将继续加强内部经济效益考核,以利润取代收入作为考核标准,逐步减少低毛利业务的占比,有望为公司业绩带来更大的弹性。
持续进行创新升级,以高端产品打开市场增长空间
2019年公司影像模组实现营业收入306.07亿元,同比增长25.90%,出货量6.60亿颗,同比增长19.66%,公司出货量创新高,稳居行业第一。报告期内,公司技术研发团队不断突破,自主开发的高像素超级解像算法得到客户的认可和应用开发,超级EIS防抖算法达到行业顶尖水平,CMP新型封装工艺产品大批量产,潜望式5倍变焦和10倍连续变焦技术已经完成技术开发。公司也持续加深与国际大客户的合作,实现从前置单摄升级到了后置双摄项目,公司控股子公司欧菲影像技术(广州)有限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51.21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1044.36%,盈利能力大幅度提升。作为公司产业链垂直整合重点突破的业务之一,公司光学镜头业务进展顺利,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6.85亿元,镜头产品的综合毛利率为25.52%,从产业经验来看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公司成功开发量产了4800万像素6P光学镜头,以及长焦镜头、微距镜头和超广角镜头等多性能产品,陆续进入国内主流手机厂商镜头供应链,镜头业务等高毛利产品有望为公司经营业绩带来较大弹性。未来公司将向半导体封装市场进行延伸,开发FBGA和FCCSP等技术,实现多功能、小型化的影像芯片封装。手机摄像头创新仍然是目前智能手机创新的重点之一,伴随着三摄、四摄渗透率的提升以及高端摄像头规格的提升,智能手机单机摄像头价值量持续提升,为产业链不断打开成长空间。公司作为产业链龙头,通过持续的垂直整合,将有望受益于产业的持续增长。
打造微电子创新平台,积极拓展产品种类
2019年,公司指纹识别产品实现营收69.52亿元,同比增长41.33%,公司指纹识别产品综合毛利率16.69%,同比提升3.78个百分点,主要因为高端光学屏下指纹识别产品及超声波指纹识别产品出货占比增加。公司3DSensing模组实现营收40.67亿元,综合毛利率为11.81%。国内OLED屏幕供应商已经开始量产并进入到手机终端品牌供应链,预计国内手机品牌的OLED屏幕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公司兼具屏下光学与屏下超声波模组供应能力,相关业务有望维持高增长。3DSensing技术是手机摄像技术的一个重要创新点,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将助推相关技术的持续渗透,得益于公司的提前布局,该业务也将有望成为公司一个重要的增长点。公司成立微电子事业部,继续开发超薄屏下指纹识别模组、大面积屏下指纹识别模组、应用于LCD屏幕的屏下指纹识别模组、屏下3DSensing模组以及D-Tof和I-Tof模组,同时,公司将切入更多光电传感器方向,从现有的生物识别技术向光电传感技术、压电传感技术以及射频传感技术三大领域进行扩展,研发SiP、Haptics、UWB等新技术,开发Glance Camera、WLO(准直镜头)、超声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等新产品。产品种类的积极拓展有望为公司发展增加新动能。
投资建议
考虑疫情的影响,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收入分别为530.14亿元、609.66亿元、682.82亿元(前次预测2020~2021年收入分别为546.61亿元、611.7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9亿元、21.30亿元、25.46亿元(前次预测2020~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72亿元、25.19亿元),对应PE分别为26.76倍、18.96倍、15.8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持续产生的不利影响;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公司营收不达预期及毛利率下滑导致盈利状况下滑的风险;宏观经济下行,系统性风险;5G商用进展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