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调降存款基准利率:“宽信用”的下一步-200421

《招商银行-调降存款基准利率:“宽信用”的下一步-200421(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商银行-调降存款基准利率:“宽信用”的下一步-200421(15页).pdf(1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18年,“宽货币、紧信用”的政策组合下,“利率双轨”问题凸显。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充裕的流动性推动货币市场利率、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但受制于金融去杠杆以来的“紧信用”政策,“宽货币”并未有效传导至实体经济,信贷利率居高不下,信用收缩分化加剧。
■2019年以来,内外矛盾交织下,“稳增长”、“降成本”迫在眉睫。央行通过LPR改革推动利率并轨,但尚不能“一劳永逸”地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有部分难题待解:第一,MLF利率与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相关度不高。第二,对于不在MLF交易对手名单的中小银行,参考MLF利率进行定价的难度较大。第三,由于经济下行期风险溢价上升,商业银行实际更需保证合理的息差水平,从而补充资本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但LPR改革后的“非对称降息”进一步挤压了商业银行的息差空间,不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可持续性。
■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相对刚性已成为进一步“降成本”的制约因素。一方面,作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负债端占比64%),存款成本率仍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债券发行、对央行负债、同业负债成本跟随资金利率下降,但对银行综合负债成本的影响有限。此外,商业银行的资产端和负债端部分利率已出现倒挂,从宏观上看或引发资金“脱实向虚”,与“降成本”的初衷背道而驰。
■敏感性测算的结果显示,调整存款基准利率对银行负债成本的影响大于降准和MLF降息。存款基准利率每下调5bp,会同时影响存款增量定价和存量重定价,银行负债成本约下降1.23bp。
■调整存款基准利率将更有效地缓解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压力、且有助于遏制企业可能的套利行为。目前票据融资利率距离一年期定存利率上浮50%的上限相差只有不到20bp,如继续下降,定期存款基准利率需要下调才能避免套利扩大化。未来的调降将遵循“小幅多次”的方式。同时,监管层面还需综合施策缓解“存款荒”问题。
■待本次调降落地后,后续会否继续调降将取决于海内外经济的修复情况。基准情形下,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相对可控,存款基准利率继续调降的概率相对较低;冲击情形下,存款基准利率或还有“5-10bp”的下降空间。而由于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配套机制尚未完善,存款基准利率仍将在一定时间内保留,发挥整个利率体系压舱石的作用。长期来看,存款利率市场化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