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证券-中航光电-002179-受疫情影响2020Q1收入利润出现下滑,关注后续好转进程-200424

《安信证券-中航光电-002179-受疫情影响2020Q1收入利润出现下滑,关注后续好转进程-200424(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信证券-中航光电-002179-受疫情影响2020Q1收入利润出现下滑,关注后续好转进程-200424(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度报,实现营业收入(18.00亿元,-16.52%),归母净利润(1.64亿元,-29.71%)
■受疫情影响收入利润出现下滑,关注后续好转进程
公司2020年Q1收入利润出现下滑,主要因此次疫情影响,公司上游供应链复工复产出现推迟,导致公司生产配套延迟所致,其中,2020Q1收入同比下滑16.5%,环比下滑21.6%,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9.7%,环比下滑31.7%,其中,母公司收入同比下滑17.01%至14.39亿元,占比79.94%,净利润1.61亿元,同比下滑25.81%,占比98.17%,仍是收入利润主要来源。根据一季报,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且上下游产业链已基本恢复正常,公司将积极组织生产交付,力争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关注后续好转进程。根据第二期股权激励解锁条件,公司ROE需不低于13.60%,且不低于对标企业75分位值,2020-2025年扣非归母净利润较2018年复合增速不低于10%,即2020-2023年扣非归母净利润至少分别达到10.71、11.78、12.96亿元。
毛利率净利率方面,2020Q1毛利率同比下滑4.68pct,环比下滑1.72pct至28.04%,或主要源于疫情对产品交付造成一定影响,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下滑2.35pct,环比下滑2.15pct至9.15%,母公司毛利率下滑4.16pct至28.14%,净利率下滑1.32pct至11.19%。
费用率方面,财务费用由去年同期3275万减少至-1828万元,同比大幅减少受2019年期末可转债利息费用降低及汇率变动导致汇兑受益增加所致;管理费用(1.18亿元,+31.17%),主要因公司第二期股权激励带来摊销费用增加所致,根据公司预计2020年管理费用摊销金额约为1.66亿元;研发费用同比下滑12.35%至1.42亿元。
从资产负债表看,公司预付款项(8408万元,+59.64%),或反应公司当前在手订单充足,并积极采购原材料进行生产,公司存货(21.65亿元,同比+9.68%),有望为后续业绩逐步好转打下基础。
从现金流量表看,公司2020Q1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收到现金(15.49亿元,+21.99%),实现经营性现金流流入(15.96亿元,+20.39%),但受到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同比大幅增长,Q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大幅下滑至-2.56亿元。
■以军为基,仍是目前最主要的业绩增长点
公司防务领域产品涉及航空航天、船舶、通信指挥以及兵装等几乎所有军品市场。预计随着我国武器装备更新换代需求加速释放,信息化程度提高带动连接器系统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国产化替代趋势叠加军改影响削弱,且根据投资者关系记录,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公司防务领域将维持15%-20%增长。
■深入布局通讯领域连接器市场,关注5G建设进展
公司在通讯领域产品主要为光器件,是华为、中兴等国内企业以及三星、爱立信等国际厂商的重要供应商,5G建设蓄势待发,将带动公司通信业务开启新一轮增长。根据公司主页,2019年11月公司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6Gbps高速连接器通过全项目试验检测和用户的应用验证与使用,性能稳定且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十多条高速连接器全自动生产线,已实现了各型号高速连接器1000万只以上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国内新能源汽车连接器龙头,持续关注下游市场情况
公司是我国较早接入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供应商,能够为汽车行业提供全面的新能源汽车高压互连及充电系统解决方案,根据公司主页,其客户包括比亚迪、北汽、东风、宇通、中通、奇瑞等我国主要新能源汽车厂商,并与国轩高科等签订核心供应商战略合作协议。此外,公司力争进入国际一流车企供应链条,一旦成功切入或将形成示范效应,或将打开合资车企及外资车企市场。根据投资者关系记录,新技术产业基地项目主体厂房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新能源汽车用连接器、高速连接器等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能力将继续提升。根据中国航空新闻网报道,公司板间连接器产品已配套于Model 3的车载充电机中。
■投资建议:公司是军工板块持续增长,较为稳健的标的,是国内领先的光电连接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预计随着军改影响削弱、新能源汽车回归理性增长、5G建设蓄势待发公司未来或将继续维持稳定增长态势,随着新产能释放,ROE或将不断提升。考虑疫情或影响公司产品交付及下游需求,我们下调2020年业绩至12.08亿元,预计2021-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15.16、17.65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32、25、22倍,虽一季度公司业绩下滑幅度较大,但公司明确生产经营已恢复正常,我们暂时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业务放量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及5G通讯等民品业务拓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