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研究院-穆迪:疫情冲击亚太经济主体信用的三个渠道-200423

《第一财经研究院-穆迪:疫情冲击亚太经济主体信用的三个渠道-200423(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财经研究院-穆迪:疫情冲击亚太经济主体信用的三个渠道-200423(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疫情的广泛传播、全球经济展望走弱、商品价格下降和金融市场动荡对亚太地区很多部门造成了严重的信用冲击。政府采取的支持性政策并不能完全抵消经济冲击产生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主要通过三个渠道传播:国内经济冲击、溢出冲击和二次冲击。
社交距离措施对能够创造更多工作岗位的服务业冲击明显,这将导致亚太地区失业率上升超过3%。服务业为亚太地区创造了更多工作岗位。服务业新增的这些工作岗位大多由中小企业创造。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更加困难,这导致他们在收入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很有可能通过裁员降低成本,维持生计。这将导致失业率明显上升。
由于全球建筑活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产出恶化,以及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的冲击,穆迪预计2020年受评建筑企业的平均总收入(不包括并购)将会下降。全球建筑业展望自2017年以来首次被调为负面。
截至4月23日的一周,三大评级公司共对17个国家或地区主权信用评级采取负面评级行动,包括下调评级和/或将评级展望向下调整。经济多元化程度低、高度依赖旅游业的国家或地区的信用质量受防控疫情措施的影响明显,比如阿鲁巴岛、巴哈马、牙买加、百慕大、多米尼加共和国、佛得角。政府流动性紧张、对外债依赖度较高的经济体因外部流动性紧缩同样面临偿债能力下降的风险,比如斯里兰卡、苏里南、玻利维亚、伯利兹、厄瓜多尔、赞比亚。
根据万得数据,截至4月23日的一周,评级机构对国内发债主体采取负面评级行动2次,今年总数为54次。截至4月23日的一周,评级下调2次,遭评级下调企业为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企业,今年累计下调15次。
过去一周,国内债券主体评级下调家数2家,上调家数0家。评级下调企业为中融新大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新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过去一周,国内债券违约2起,涉及公司为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中融新大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