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泰格医药-300347-2019年强劲表现,订单丰富有望推动业绩持续增长-200424

《天风证券-泰格医药-300347-2019年强劲表现,订单丰富有望推动业绩持续增长-200424(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风证券-泰格医药-300347-2019年强劲表现,订单丰富有望推动业绩持续增长-200424(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19年业绩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78.24%,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
公司近期发布2019年年报:实现收入28.03亿元,同比+21.85%,归母净利润8.42亿元,同比+78.2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58亿元,同比+56.31%。收入端增速受到出售子公司晟通因素影响,非经常性损益较高主要是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确认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取得股权转让收益。分季度看,2019年Q4实现收入7.72亿元,同比+9.36%,归母净利润3.14亿元,同比+103.2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29.34%。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5.28亿元,同比增长1.02%。
公司今年1季报盈利2.30-2.74亿元,同比增长58%-88%,非经常损益为1.2-1.5亿元,假设取中位数非经常损益,则扣非后业绩增长-15%-24%,主要是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临床进程放缓,随着疫情的控制,医院业务回归正轨,预计后续临床试验有望恢复,带动公司业绩回升。2019年,公司新增合同42.31亿元,同比增长27.90%。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待执行合同金额为50.11亿元,同比增长36.05%,为2020年全年的快速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公司深化全球布局,两大各业务均快速增长
两大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在2019年均实现稳步增长,其中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业务营收13.47亿元,同比+22.05%,毛利率提升5.23pp至43.80%,预计主要是临床试验费同比显著下降所致;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营收14.47亿元,同比+21.08%,毛利率提升1.28pp至48.65%。两项业务毛利率的提升也使得其整体毛利率提升3.37pp至46.48%,体现出良好的成本管理能力和定价能力。
截至2019年底,公司已有123个国内服务网点(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覆盖全国800多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并在亚太、北美、欧洲等地区的10个国家设立海外子公司。子公司方达控股于2019年5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9月其上海新实验室正式运营,将有效解决实验室服务的产能瓶颈。2019年7月,公司助力晨泰医药开发的新一代口服小分子可逆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AZD3759的国际多中心II/III期临床研究成功完成在新加坡的首例入组和给药。11月,公司与Accerise株式会社宣布成立合资公司,12月,入股日本CRO领军企业EPS(持股比例3.06%),公司进一步拓展亚太区业务。
分收入区域看:公司境内营收15.90亿元,同比+29.08%,主要由于境内创新药临床试验业务占比增加所致,毛利率提升2.39pp至45.99%,境内营收占比同比有所提升,表现出更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境外营收12.03亿元,同比+12.85%,毛利率提升4.11pp至46.73%。
公司2019年费用管控能力优秀:期间费用率为20%,同比-0.04个pp。其中销售费用率为3%,同比+0.53个pp,管理费用率为17%,同比-0.59个pp,财务费用率为0.3%,同比+0.02个pp。
积极参与国内外创新药项目,研究优势明显
2019年获批的13个中国1类新药中,7个由公司或子公司助力研发。其中,公司助力重庆永仁研发的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于2019年8月获批上市,填补了我国在人工心脏领域的产业空白。国外方面,葛兰素史克用于慢阻肺(COPD)稳定期治疗的长效三联吸入制剂“全再乐”(Trelegy Ellipta)于2019年11月获药监局批准上市,作为首个在中国获批的每日一次三合一吸入制剂,子公司思默医药为其提供了全过程的SMO服务。
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我国CRO行业迎来良好的黄金发展期。公司作为国内临床CRO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国内拥有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持续稳定高质量的订单提供了雄厚的支持和保障。同时,公司是为数不多能承担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本土CRO企业,有能力参与到全球医药研发产业链中。公司非经常损益超预期,同时公司的投资收益预计具有较好的持续性,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EPS分别为1.38、1.75及2.23元(其中20/21年较前次分别变动8.39%/3.65%),P/E分别为55、43、34倍,看好公司作为国内临床CRO龙头业绩高增长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质量控制风险;管理效率下降风险;新冠疫情对临床业务影响超预期,新冠疫情或导致经济下滑致药企研发投入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