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国盛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复盘15年间市场5次医药超配,这次我们该何去何从?-200426.pdf
大小:142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盛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复盘15年间市场5次医药超配,这次我们该何去何从?-200426

国盛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复盘15年间市场5次医药超配,这次我们该何去何从?-200426
文本预览:

《国盛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复盘15年间市场5次医药超配,这次我们该何去何从?-200426(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复盘15年间市场5次医药超配,这次我们该何去何从?-200426(27页).pdf(2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周回顾与周专题:本周申万医药指数下跌0.25%,位列全行业第10,跑赢沪深300指数,跑赢创业板指数,印证了我们这几周周报强调医药具备比较优势的判断。本周周专题我们深入讨论分析了2020Q1公募基金重仓医药的超配与后续趋势判断,以及沪(深)股通持股医药的变化趋势与特征。
  板块观点:精选配置寻求医药结构性机会,建议4-5月聚焦“精选新弹性”,6-7月重视优质标的大概率的2021年提前估值切换。2020Q1公募基金医药持仓创5年新高,预计近期市场对医药配置意愿分歧将加剧,但考虑到今年医药基本面的相对确定性带来的行业比较优势还有望持续、政策层面负向大超预期可能性不高、医药硬核高估值政策产业逻辑有望持续,我们认为医药仍有加仓空间,建议可以继续寻求医药结构性机会,但要精选。新弹性方面聚焦医药科技创新如创新药、创新疫苗等,同时可以自下而上关注确定性非常强的、切换后明年PEG性价比非常高的个股。
  一、新观察:2020年Q1公募超配医药,是转向信号么?本周持仓数据出炉,我们有几个观察结论:(1)医药超配创近5年新高(历史最高是2014年Q1),全基金重仓医药持股占比为14.69%(历史最高19.58%),相较2019Q4提高4.29个百分点;剔除医药主题基金后主动型基金中重仓医药持股占比为12.80%(历史最高17.72%),相较2019Q4提高3.85个百分点。(2)医药硬核资产(持股基金数和持股市值占比排名前30)持股全面增加,不同于往年的结构性表达。(3)疫情相关标的收获较高热度,部分标的重仓持股市值占比挤进前20。另外,我们复盘了15年以来的医药5次超配,分析出现大幅超配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熊市中能够起到避风港的作用。(2)当时的医药政策相对友好或者预期充分。(3)在大环境震荡或者具备极大不确定性时,行业比较优势得到体现,同时几年来因板块细分领域的增多,医药的弹性属性也越来越强,成为不确定性环境中“确定性弹性”的首选。而终结超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政策的超预期负向。(2)大环境导致的行业比较优势结束。再看此次医药超配,考虑今年医药基本面相对确定性比较优势还有望持续、政策层面负向大超预期可能性不高、医药硬核高估值政策产业逻辑有望持续,我们认为医药还有结构性加仓空间。
  二、新优势:医药今年基本面相对确定性比较优势结束了么?答案是否定的。全球疫情是分波进行的,中国是第一波,欧美是第二波,印度等是第三波,第二波仍处于爆发高峰期,对实体经济冲击还需要长时间消化,外需板块二季度及后续影响较大,相关行业仍不乐观(在我们的疫情发展研究四因素模型中,我们认为【早期反应速度、人口密度、流动性限制(隔离防控、群众重视)、筛查救治能力(检测、方舱、ICU)】是最重要的,基于四因素看海外疫情,短期难以乐观)。A股医药板块内需为主,外需为辅,内需中的刚需,外需结构性受益,所以医药板块相对确定性强的行业比较优势在Q2-Q3有望持续。这种基本面的比较优势和过去15年中其他超配时期是完全不同的。
  三、新认知:后续政策还会有比较大的负向预期差么?今年对于政策,我们有两大核心结论:(1)在经历了2015年药监局供给侧改革和2018年医保局支付变革之后,医药行业控费方向政策的大政方针已定,后续就是落实阶段,市场经过几年的学习认知,预期差也在缩小弱化。近期关于控费政策将更为激烈的讨论,我们认为是有可能的,但不是新增逻辑,整体逻辑在预期之内,医保局从成立之后,支付端变革持续进行,用带量采购方式切掉渠道水分持续推进(从仿制药向耗材扩散),在全国实行基于一致性评价的带量采购的同时地方也在尝试非一致性评价品种方案,我们判断对于原医保内的很多用量大的独家品种(难以用带量采购方法)未来可能会有直接的“医保支付标准”出台,但这本身是医保支付端结构优化变革的一部分,在我们之前的推演之中。之前高景气的细分领域并不会受到政策的影响。(2)由于疫情的影响,政府对于医药行业的重视程度更上一个台阶,今年的医药政策不仅仅只有控费政策的延续,还有新一轮投入带来的医药“新基建”。
  四、新估值:医药硬核资产高估值如何理解?疫情并没有解决医药优质标的估值贵的问题,但其高估值状态未来有望成为新常态。一过性的疫情影响曾阶段性的带来了调整,但很快股价完成修复,当下看其实疫情并没有解决医药估值贵的问题,市场还存在部分担心。但从长期角度看,医药近5年持续处于“淘汰赛”的进程中(资本市场优质资产出现的速度慢于因政策产业变革而淘汰的速度,市场进入几年维度的“医药优质资产荒”),同时综合考虑资本市场资金结构改变的因素(我们在2020年Q1持仓中看到沪(深)股通持股医药Top10公司的持股市值来看,有7个公司的沪(深)股通持股市值已超过公募基金重仓持股市值,已经成为很强的稳定剂),在过去5年和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医药硬核资产高估值溢价有望成为新常态。
  五、新思路:当下医药如何做配置?医药优质特色细分领域很多,细分龙头精彩纷呈,配置“入围指标”是中长期赛道景气度(详见我们4+X框架),配置“日常调整依据指标”是市场风险偏好和估值性价比。2020年Q1医药持仓出现了5年新高,会影响市场对于医药配置的分歧,医药配置进入精选阶段,对于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我们做了如下3个维度的配置思路建议:
  (1)弹性思路――赛道景气度高、并有新逻辑加持:考虑估值弹性较大,包括兴齐眼药、贝达药业、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博腾股份、药石科技等。(从医药科技创新角度要弹性)
  (2)稳健思路――赛道景气度不错、看明年提前估值切换:考虑业绩确定性和切换后PEG性价比,包括普利制药、乐普医疗、九洲药业、长春高新、恩华药业、丽珠集团、健友股份、东诚药业等。
  (3)中长期配置思路――估值不便宜但赛道中长期景气度不错的硬核资产:考虑长期持续确定成长性及远景空间,包括恒瑞医药、药明康德、凯莱英、迈瑞医药、爱尔眼科、通策医疗、老百姓、大参林、益丰药房、我武生物、片仔癀、华兰生物、金域医学、泰格医药、美年健康等。
  风险提示:1)负向政策持续超预期;2)行业增速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