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银行业2020年一季报综述:业绩的韧性-200505

《中信证券-银行业2020年一季报综述:业绩的韧性-200505(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银行业2020年一季报综述:业绩的韧性-200505(18页).pdf(1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节前一周银行股行情走好源自“低估值+经济预期的改善”,而季报超预期起到催化剂作用。当前银行板块平均估值0.72xPB(2020年),依然反映市场预期偏悲观,然而我们认为全年银行业绩有望平稳运行、风险底线较为明确,继续看好中期维度的银行股收益空间。
银行一季报缘何超预期?反映的是银行经营的韧性。一季度A股上市银行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2%/5.5%,均好于市场此前的悲观预期。银行业在面对疫情、经济、政策等外部环境变化时,主动作为来应对:
(1)规模:积极扩表。一季度银行普遍采用以量补价策略,上市银行总资产环比增长5.5%(近几年最快增速,2017/18/19年的一季度仅增2.9%/2.5%/3.7%),以信贷投放(基本都投向对公领域)为主,同业及投资业务也较为活跃。
(2)息差:降息不仅降资产收益,也会降负债成本。我们估算一季度净息差上市大行平均环比下降3BPs,中小行分化明显加大。资产端:一季度存量贷款切换LPR进度较慢,尚未对资产收益率造成太大拖累。负债端:受益宽松流动性,包括①同业负债成本直接受益;②存款普遍增长良好;③银行利用低利率环境主动压降结构性存款等高息负债,缓解息差下行压力。
(3)中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一季度上市银行非息收入同比增长4.9%,其中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4.7%。疫情对传统银行柜面业务有所影响,但银行主动调整业务布局:①抓住市场利率下行机遇做多投资业务,投资收益成为非息收入的最主要增长来源(投资收益同比+33.2%);②借助手机银行等渠道发力财富管理业务,如基金代销、理财等。
(4)费用:主动降成本。在实体经济面临压力的同时,银行也主动压降成本开支,一季度上市银行平均成本收入比较去年同期下降近1个百分点至22.8%。
(5)风险:资产质量稳定性比想象要好。我们估算一季度不良生成率总体平稳(19Q4/20Q1为1.32%/1.03%),可能与不良确认滞后有关,账面不良率环比持平(1.43%),不过关注率略有上升(有披露关注贷款数据的23家银行平均关注率环比升11PBs至2.34%);拨备覆盖率稳中有升(环比+2.04pcts至224.12%),得益于积极的拨备计提,增强了未来应对不确定性的压力。
哪些银行表现出亮点?招商、平安、宁波、杭州等银行一季报超预期。1)更灵活的资负摆布,利用低利率环境优化负债结构,如工行、邮储及招商、兴业、浦发、光大、华夏、南京等银行在利息成本上控制较好;2)更稳定的资产质量,面对疫情影响,能通过核销处置和拨备积极应对新发生风险,招商、平安、杭州等银行不良率总体平稳,且拨备覆盖率仍能继续明显提升;3)更优秀的综合经营能力,更均衡的中间业务使得银行在面对疫情冲击时,仍能实现非息收入的平稳表现,如招行、兴业、平安等理财、代销基金业务实现高增长。
如何展望二季度及全年业绩?预计二季度盈利增速保持平稳。收入端,我们预计二季度增速将环比提升,主要是考虑到:①更大力度的财政政策,以及疫情影响逐渐减弱、企业经营恢复也增加信贷需求,银行规模扩张料将继续积极;②息差预计将继续缓慢下行;③预计受疫情冲击的银行卡等业务将逐步恢复,对非息收入的拖累将明显减弱;④去年同期营收低基数。支出端,二季度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疫情影响的减弱,新发生风险预计会减少,但由于不良贷款的财务确认滞后因素,不良生成率可能会上升,因此信用成本预计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而下半年无论是新发生风险、还是不良生成率和信用成本预计都将好转;此外费用方面应该还会保持适度压降。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失速下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
投资观点:节前一周银行股指数上涨4.69%,明显跑赢大盘(上证综指涨3.04%),驱动力源自“低估值+经济预期的改善”,而季报超预期则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当前银行板块平均估值0.72xPB(2020年),依然反映市场预期偏悲观,然而我们认为全年银行业绩有望平稳运行、风险底线较为明确,继续看好中期维度的银行股收益空间。投资组合推荐两条主线:1、阿尔法逻辑,即具备特色商业模式的银行,近期回调后可积极配置,比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常熟银行;2、贝塔逻辑,即受益行业风险预期修复的低估值高弹性品种,包括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光大银行、杭州银行等。H股重点关注工商银行H和邮储银行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