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和证券-2020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评:宽松不改,适时微调-200512

《万和证券-2020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评:宽松不改,适时微调-20051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和证券-2020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评:宽松不改,适时微调-200512(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事件
5月10日,央行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我国货币政策当前和未来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2.点评
此次一季度报告与2019年四季度报告结构相同,在部分重点内容表述方面有所变化,具体有如下几点值得关注:
(1)一季度主要以数量型工具实施逆周期调节,信贷货币增速大幅反弹。一方面,央行新增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共计1.8万亿,结构性向民营小微企业、防疫重点企业倾斜,提供优惠利率或财政贴息,降息企业融资成本,并且带来了基础货币的增加。另一方面,在年初的全面降准50bp的基础上又实施了两轮定向降准,共释放了1.75万亿元长期资金,春节后投放短期流动性1.7万亿元。数量型工具的积极操作对实体经济融资形成了直接有效的支持,一季度新增信贷、社融规模均创高位,货币增速大幅反弹,央行表示对货币政策成效和传导效率表示总体满意。
(2)LPR改革取得成效,利率市场化重点向存款端转移。报告指出,LPR改革取得重要成效,有效引导实体融资成本下行。1Y期和5Y期LPR分别报在3.85%和4.65%,较年初分别下行30bp和15bp,3月一般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5.48%,较年初下行26bp。此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将“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规范存款利率定价”放入下一阶段利率市场化的思路中,后续来看,息差压缩叠加监管要求将倒逼银行主动下调存款端利率,压降高息揽储的规模。
(3)2020年全球衰退已成定局。发达经济体增速面临下跌,欧元区经济下滑程度令人担忧,日本经济加速衰退,新兴市场经济体或将集体遭遇失速。全球经济遭遇供需双侧冲击,疫情已经覆盖全球价值链的大部分重要节点,生产停滞、产业链中断,消费和投资萎缩。然而,各国应对力度参差不齐,目前仍缺乏强有力的国际协调,疫情或在全球出现反复,全球经济面临极大不确定性。此外,央行明确提示警惕局部金融风险加速积累,导致金融风险与实体经济风险叠加共振。
(4)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经济不确定性仍高。报告强调疫情影响之大,同时也强调我国经济韧性极高,疫情影响总体可控。当前国内经济面临挑战较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外部输入型风险将继续冲击国内经济。央行对后续经济的不确定性仍偏谨慎,提到了4项风险:一是全球疫情持续时间及负面影响可能超预期。二是主要经济体高度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和溢出效应需密切关注。三是国内经济仍面临较多挑战,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上升,产业链复工复产的协同配合有待增强,农副产品保供稳价要不断夯实;四是我国国际收支和跨境资金流动也存在不确定性。
(5)房地产方面,重申“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与2019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相比删除“因城施策”,强调要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边际收紧了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松绑。虽然2020年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大幅放松地产的概率较低,违规资金流入地产仍将受到监管当局的严打。
(6)总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表述与4月17日政治局会议基本一致,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现了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同时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难度加大,当前稳就业是重中之重,所以货币政策宽松不改向,但数量型工具较一季度或有所收敛,价格型工具由于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的约束下行空间收窄,此外,在宽松的节奏和力度方面或视人民币贬值压力动态调整。
3.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