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国际-宏观策略评论:从破窗理论看财政赤字货币化-200517

《中银国际-宏观策略评论:从破窗理论看财政赤字货币化-200517(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国际-宏观策略评论:从破窗理论看财政赤字货币化-200517(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砸碎一扇窗户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是好是坏取决于经济是否处在需求不足的状态。类似地,在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中,“财政赤字货币化”有可能利大于弊、也可能弊大于利。因此,对“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分析一定要放在经济背景中,而不能简单的赞成或反对。
经济中的需求不足往往与高储蓄率相伴随,并容易演变成为货币政策传导路径的阻塞。此时,货币数量论失效,货币总量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力降低。这种情况下借用财政的支出能力,可以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路径。在当前全球需求不足的状况下,“财政赤字货币化”有其适用的道理。
尽管在当前需求不足的环境下,“财政赤字货币化”有其立论依据,但因为我国经济已经开始从疫情冲击中复苏,且我国本就有变相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工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国目前没有必要使用“财政赤字货币化”这样的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