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粤开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武汉推全员新冠检测十天战役,医药的短中长期投资再思考-200518

上传日期:2020-05-18 14:32:58 / 研报作者:李志新 / 分享者:1005681
研报附件
粤开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武汉推全员新冠检测十天战役,医药的短中长期投资再思考-200518.pdf
大小:1054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粤开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武汉推全员新冠检测十天战役,医药的短中长期投资再思考-200518

粤开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武汉推全员新冠检测十天战役,医药的短中长期投资再思考-200518
文本预览:

《粤开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武汉推全员新冠检测十天战役,医药的短中长期投资再思考-200518(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开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武汉推全员新冠检测十天战役,医药的短中长期投资再思考-200518(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医药周观点:武汉推全员新冠筛查十天战役,医药的短中长期投资再思考
  武汉全面全员新冠筛查十天战役样板。武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十天大会战”,各区按10天期限,做好本辖区全员核酸筛查计划安排。我们测算按武汉全市1100万人口(2018年),核酸检测试剂集采每人份21元(武汉核酸检测试剂集采4家中标价中位数)计算,测算仅武汉全市核酸检测试剂耗资就达2.3亿元左右(不含检测服务费)。
  早在4月22日,国常会要求全面扩大新冠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指出,针对国内个别地方重现聚集性疫情等情况,做好常态化防控要加快提升检测能力,大规模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近段时间以来,多地已表示要扩大核酸检测范围,武汉本次全员新冠筛查是全面落实国常会精神的样本。我们认为,非医疗的复工复产、复课复学和流调早筛早查已经成为国内新冠检测的主要需求来源;而海外疫情未来可能呈现长尾效应,庞大的医院新冠诊疗仍是新冠检测的主要需求。重申我们投资逻辑,短期优先推荐取得“三证”认证的新冠检测试剂企业华大基因(300676)、迈克生物(300463)。
  今年以来(截止5月17日),医药生物(SW)行业指数涨幅高居各行业之首(18.27%),而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4.49%,医药绝对收益率高达22%。但医药行业内部细分行业并不是同涨同跌,相反是分化明显,年涨幅差异巨大。医疗器械涨幅高达46.7%,遥遥领先其他医药细分行业,器械、生物制品(+32.5%)和化学原料药(28.8%)三个子行业跑赢医药生物(SW),而中药(1.4%)、医药商业(5.1%)和化学制剂(7.3%)大幅跑输行业指数高达10个百分点以上,医疗服务涨幅也仅11.8%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分化并不是短期现象。除医疗服务今年因为疫情影响短期跑输外,中药和医药商业行业也是去年涨幅靠后的两个子行业,涨幅分别是+4.6%和16.5%,同期医药生物(SW)涨幅36.8%。
  二级市场的表现差异反映的是医药行业投资内部近年来热衷“优势赛道”的结果,这种“优势赛道”逻辑根源来源于医药行业受政策影响冷热不均,存在政策受损(如中药注射剂医保限用、辅助用药目录、仿制药集采、医药批发两票制等政策),同时也存在政策免疫或受益(如创新药、生物制品、医疗服务、CRO、零售药店)的情况,“优势赛道”企业业绩和股价螺旋上升,互相支持和正反馈,而其他非优势赛道行业则更多负反馈。我们认为,这种优势赛道投资理论,未来在医药行业将长期存在,并持续演绎下去,是医药行业内部对政策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结果,也是投资聚焦头部和优势企业的逻辑使然。
  而另外一方面,部分受集采影响的仿制药企和部分细分中药当前估值和优势赛道企业可谓“两重天”,我们认为短期可能带来一定估值修复。经过两轮集采洗礼,投资者的焦虑有所缓解,同时也看到政策的落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部分产品线较宽和均衡的企业,少数几个品种集采或者受政策影响,影响并没有市场反映那么大,并且不可忽视企业内部自身韧性,产品线及时调整,部分企业已经走出触底回升的走势,比如丽珠集团、人福医药等。短期看好产品线较宽、品种销售均衡的仿制药企和中药企业估值修复。
  当前,不用掩饰部分优势赛道企业估值确实处于相对高位,但从中长期角度考量,我国医药是属于偏刚需的内需依赖消费(病了总要看病,只是早晚),以及这些优势赛道企业自身稳定快速的增长、还有天花板尚高,中长期仍然坚定推荐器械、生物制品(血制+疫苗)细分。疫情后医疗新基建逐渐铺开,我国在部分高端器械方面,国产替代空间仍较大,长期看好医疗器械,关注实力雄厚研发高投入的平台型器械巨头和在细分领域有产品竞争优势的中小器械企业。海外疫情控制大概率长尾走势,我们呼吁重视下半年血制品产业链中的投资机会,逻辑就是全球采浆中心美国采浆受阻,全球血浆资源趋紧,带动国内白蛋白进口供应趋紧,但国内浆站恢复采浆,下半年国内血制品企业有望价量齐升。另外,部分依赖进口的疫苗也有望逐渐国产替代,叠加新冠疫苗研发逻辑贯穿全年,关注疫苗企业。
  短期主要推荐细分行业和标的:
  1、短期需求扩张型:如新冠检测试剂,推荐华大基因、迈克生物;
  2、部分非优势赛道企业估值修复:限于产品线较宽、品种销售均衡的仿制药企和中药企业。丽珠集团、科伦药业、华东医药等。
  中长期主要推荐细分行业和标的:
  1、器械:器械(IVD和医疗辅助器械)具有全球市场,重点推荐抗疫需求扩张逻辑的华大基因(“三证”检测试剂)和迈瑞医疗(呼吸、监护等生命支持器械)
  2、血制品:国内浆站采浆复工复产,回归正常,但国外疫情大概率长尾效应,采浆极有可能让位防疫需求,血制品供应紧平衡打破,推荐龙头华兰生物和天坛生物。
  3、疫苗:民众健康保护意识增强,疫苗各品种接种率有望提升。优先推荐华兰生物和沃森生物,今年将面对流感和新冠肺炎重叠流行挑战,大范围接种流感疫苗,以有效区分流感和新冠病例感染成为必要;沃森生物13价肺炎结合疫苗受益国产替代,已逐渐在全国各省市投标和补标。
  市场回顾:医药生物今年以来涨幅排第一位
  上周上证全周跌幅-0.93%,收于2868点。医药生物周涨幅0.51%,排28个行业涨跌幅榜第6位,表现强于大势。2020年以来,上证综指下跌-5.57%,医药生物上涨扩大至18.27%,排全部SW一级行业第1位,跑赢上证综指约23个百分点。
  医药生物细分子行业涨跌互现。医疗服务领涨,周涨幅2.28%,医药商业表现落后,周跌幅-2.43%。2020年以来,医疗器械继续表现领先,涨幅继续扩大为+46.69%,中药是今年表现最弱的子行业,涨幅仅有1.42%,中药、医疗服务、化学制剂和医药商业跑输医药生物(SW)行业指数。
  医药生物(SW)全行业PE(TTM)约44.5倍,PB(LF)3.95倍。从十年长周期历史估值来看,医药行业PE、PB估值都处于波动区间上沿。
  风险提示
  医药政策风险;降价超预期;系统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