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电子行业每周市场动态追踪:中美科技战持续,板块不确定性增强-200525

《中信证券-电子行业每周市场动态追踪:中美科技战持续,板块不确定性增强-200525(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电子行业每周市场动态追踪:中美科技战持续,板块不确定性增强-200525(20页).pdf(2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们认为电子板块仍具有疫情期间的防御性战略配置价值,超跌后建议关注,重点推荐半导体、周期子行业及各行业现金流好的龙头公司。短期华为事件或导致风险偏好降低,板块整体承压;但中长期看2020年为电子扩张阶段,板块盈利能力角度看,我们认为电子板块仍具有疫情期间的防御性配置价值。
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本周召开;中长期看,中美科技可能分叉,产业加速闭环。继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将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在美国境外设计和制造半导体的能力后,华为于本周一召开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其间发布声明强烈反对美方规则修改,华为表示美方破坏了全球产业合作的信任基础,利用其技术优势打压他国企业,必将削弱他国企业对使用美国技术元素的信心,最后伤害美国自身利益。华为正在进行全面评估,预计其业务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会尽最大努力寻找解决方案。过去一年华为在IC设计端已基本实现自研替代或非美供应商切换,而制造端华为仍高度依赖台积电,且上游半导体设备、EDA软件仍被美国厂商垄断,因而成为美方本轮重点打击方向。中国芯片制造龙头中芯国际5月15日晚发表公告,14nm及以下产能平台中芯南方将获得注资,注册资本由35亿美元增加至65亿美元,增资扩张先进工艺产能。另一方面,美国正在加大对先进半导体工艺技术的把控,台积电5月15日宣布有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兴建和营运一座5nm先进晶圆厂。我们认为台积电此举是回应了特朗普政府对先进半导体工艺供应链安全的担忧,美国可确保拥有制造尖端芯片的工厂,有助于保护其供应链安全。中美贸易摩擦信任消磨,我们认为在核心科技基础设施新基建领域,未来中美将出现分叉,倒逼出国内半导体快速成长的历史性机遇。
美商务部于5月22日计划再将33家中国公司纳入实体名单,系美方极限施压政策延续。2020年5月22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两份公告,计划分别以涉及军事活动或新疆问题的理由将33家中国公司或机构纳入出口限制实体名单。本次被纳入实体名单的33家实体进出口美国商品时都需逐一申请许可证,其中云从科技、云天励飞为国内AI独角兽,东方网力为国内安防领域上市公司,预计后续自美国进口零部件或将受阻。由于2019年10月8月美商务部已将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两家安防龙头以及旷视科技、商汤科技等六家AI独角兽纳入实体名单,因此国内相关企业大多已提前做好预案。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为例,在实体名单落地前针对关键零部件进行充分备货,并积极研制替代方案,此外部分美国厂商(如安霸)由于海外工厂布局在实体名单落地后仍能对海康及大华正常供货。我们认为,美商务部的这一举措属于近期一系列极限施压政策的延续,中期维度下必将加速安防产业链国产替代进展。
手机端:预计Q2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30%-40%,降幅将触底,未来有望逐季回暖,看好产业链20Q4后的业绩表现。从手机领域整体来看,当前国内疫情已基本可控,国内电子企业整体已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下游需求亦快速复苏。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Q1国内出货量4895.3万部,同比-36%;4月国内手机出货量4172.8万部,环比+92%同比+14%,复苏速度超出预期;前4月国内出货量9068.1万部,同比-20%。我们维持国内Q2销量预测同比个位数下滑,全年维度下滑5~10%。根据IDC数据,2020Q1全球手机出货量2.76亿部,同比-11.3%;其中国内同比-20.4%,海外-7.9%,主要由于一季度疫情集中于国内,海外疫情自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开始快速发展。海外手机产业链主要涉及欧美(半导体等)、日韩(面板、存储、MLCC等)、东南亚(整机组装等),目前上述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已逐步进入复工复产阶段,但产能仍需爬坡,我们预测全球手机出货量Q2同比下滑30~40%,Q3-Q4降幅有望缩窄,全年下滑10~15%。就苹果端而言,受疫情影响苹果未披露FYQ3(自然年Q2)业绩指引,但仍提供了部分前瞻性判断,其中iPhone和可穿戴业务预计恶化,而iPad和Mac业务受益于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则有望改善;此外,平价版机型iPhoneSE开售,结合初代SE销量及产业链调研,我们判断iPhone SE(第二代) Q2出货量有望超1000万台,2020年销量有望达2000-3000万台,全生命周期销量有望达3000-4000万台。安卓端来看,继一季度的密集旗舰新品发布之后,4月各厂商新机主要集中于5G中端机型、以及部分4G低价机型。中长期看,我们认为5G带动的换机潮仍然是高确定性趋势,疫情对于5G进程的影响只是延缓而非消失,预计2020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达到2-3亿部,国内超1亿部。总体来看,我们认为Q2手机出货量同比降幅将有望触底,后续疫情可控叠加复工开启将带动需求逐步复苏。
IoT端:疫情亦影响销售表现,但TWS为核心的IoT设备仍是增量市场,预计全年AirPods出货量0.7-0.8亿副,同比提升25%-45%。我们近期外发4月IoT行业月报,4月苹果端AirPodsPro发货周期稳定至3-4天,相比3月末减少1-4天,二代产品发货周期稳定至2-3天,相比3月末降低0-1天,供给端复苏带动供需进一步缓和。整体看我们认为Pro产品供需相对平衡,而2代老产品需求则相对承压。我们预计今年总体出货量在0.7-0.8亿副,同比提升27%-45%。安卓端4月份国内线上TWS销量环比-5.5%至35.4万副,但是龙头厂商如华为、漫步者等市占率在提升。我们认为TWS作为增量市场,疫情背景下需求表现相对手机更好,对销量具体影响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但长期角度我们认为其仍为电子产业链最核心的增量方向之一,看好长期空间。另一方面,疫情背景下智能手表由于部分产品具备医疗监测功能,销量环比持续上行,京东、天猫等电商渠道显示,2/3/4月份分别为1.9/5.4/7.0万副。我们认为后续智能手表将聚焦健康、运动等功能,进一步成为独立于手机的移动终端。下游OVM等安卓厂商亦在跟进布局,有望成为TWS耳机后下一个增量市场。
产业链角度,近期关于逆全球化产业链外迁的声音较多,我们仍然看好国内消费电子公司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外迁仍然是5-10年的长期维度。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出口国,智能手机产量占全球比重近90%,不仅消化国内庞大需求,更出口七成国内智能手机供应全球市场;中国企业广泛布局产业链中后段,在部分零组件生产环节和组装环节占据主导。短期来看,疫情下各国基于国家产业链安全考虑,基础制造业(必需品相关)或存在回迁可能,但电子产业链全球化分工明确,中国相关厂商经过近40年的演化,已经具备效率、成本、供应链等显著优势,短期外迁对于各国来说并不经济;另疫情升级或造成全球经济下行,产业链外迁进程短期内可能进一步放缓。中长期看,基于近年来的成本提升、关税上行事实和服务当地的效率需求,消费电子部分产业链及组装环节存在外迁趋势,但迁入地需较长时间具备承接能力;另一方面从中国企业的长期发展看,受益于工程师红利,未来国内的消费电子产业也将主动进行结构化升级和转型,我们认为5-10年维度国内企业也将更聚焦在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环节,将部分低附加值产业主动外迁。仍然持续看好在产业链环节具备大客户订单承接能力与精密制造能力、技术优势领先且管理经验丰富、全球化布局的中国龙头公司,关注舜宇光学科技、立讯精密、小米集团、传音控股、鹏鼎控股、歌尔股份、领益智造、瑞声科技、比亚迪电子、闻泰科技、信维通信等。
随全球逐步复工复产,电子板块下游的消费端正稳定复苏;然近期中美科技战再升级,我们认为电子板块目前行业层面的不确定性加大,目前建议积极关注业绩确定性较高的消费电子龙头、半导体国产替代龙头及各行业现金流好的龙头公司。目前海外疫情正逐渐受控,之前受到影响的需求端正逐步复苏,电子行业作为全球化关联性较高的行业,整体板块从之前相对承压的状态中逐步恢复,但由于近期的中美科技战再升级,我们认为板块目前行业层面的不确定性加大,建议关注风险已经充分释放的消费电子一线龙头公司;另,国内半导体等核心领域仍待突破,全球产出贡献仅6%,我们认为总体而言2020全年半导体板块行情会持续强劲。同时各板块龙头公司在现金流充沛情况下有望穿越周期进一步提升市占率。建议关注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在估值相对较低位置仍具有配置价值,看好中长期发展。
市场回顾与策略展望:本周(5.18-5.22)电子指数6547.66,跌幅6.39%,相比大盘跑输4.12pcts,我们认为主要受美国对华为限制升级、中美贸易摩擦有加剧倾向的影响,市场对电子板块风险偏好降低。在电子板块中,本周涨幅前五股票分别为盛洋科技(28.52%)、凤凰光学(20.63%)、可立克(15.47%)、天津普林(14.65%)、得润电子(14.01%),跌幅前五股票分别为华正新材(-19.71%)、劲胜智能(-14.49%),生益科技(-13.22%)、瑞丰光电(-13.04%)、长盈精密(-12.70%)。
风险因素:板块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消费电子行业竞争加剧,国际局势动荡,疫情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