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华西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点评:大众中国入主国轩高科,动力电池产业核心地位持续凸显-200530

上传日期:2020-05-31 11:30:53 / 研报作者:杨睿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华西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点评:大众中国入主国轩高科,动力电池产业核心地位持续凸显-200530.pdf
大小:76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西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点评:大众中国入主国轩高科,动力电池产业核心地位持续凸显-200530

华西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点评:大众中国入主国轩高科,动力电池产业核心地位持续凸显-200530
文本预览:

《华西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点评:大众中国入主国轩高科,动力电池产业核心地位持续凸显-200530(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西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点评:大众中国入主国轩高科,动力电池产业核心地位持续凸显-200530(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概述:
  5月28日晚,国轩高科发布公告,将以股份转让以及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大众中国。
  分析与判断:
  大众中国将成国轩第一大股东,实控人暂保持不变
  根据国轩高科公告,大众中国将作为战略投资者通过以下方式对国轩高科进行战略投资:(1)非公开发行:大众中国将认购国轩高科向其定向发行的相当于本次发行前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总数30%的人民币普通股股份;(2)股份转让:大众中国将从珠海国轩及李缜处合计受让国轩高科5646.76万股人民币普通股股份。股份转让及非公开发行完成后,大众中国将合计持有国轩高科4.4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47%,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另外,大众中国承诺,自非公开发行和股份转让涉及的国轩高科相关股份均登记至大众中国名下起36个月内或大众中国自行决定的更长期间内,其将不可撤销地放弃其持有的部分国轩高科股份的表决权,以使大众中国的表决权比例比创始股东方的表决权比例低至少5%,李缜仍为国轩高科实际控制人。
  募集资金用于扩建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产能,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
  根据国轩高科公告,向大众中国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3.06亿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1)国轩电池年产16GWh高比能动力锂电池产业化项目;(2)国轩材料年产30,000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建设等。
  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建设完成后,公司动力产能(特别是三元电池产能)将实现可观增长。另外,国轩高科持续布局上下游,丰富产业链的广度与深度。
  受益全球电动化浪潮,动力电池环节重要性不断凸显
  动力电池为电动车核心环节,有望实现价值重估。动力电池的技术、产品性能、成本以及供应能力是制约车企实现电动化战略的关键因素。车企与电池供应商之间的绑定将利于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共谋全球电动化发展。未来预计将出现更多车企+电池供应商抱团模式,动力电池地位将持续凸显,行业格局面临重塑,优质动力电池企业的价值有望在全球电动化浪潮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老牌动力电池企业,国内市占率排名居前。根据GGII数据,2017、2018年,国轩高科实现装机量分别为2.1GWh、3.1GWh,市占率分别为5.8%、5.4%,在国内装机量排行中分别位居第四位、第三位;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62.4GWh,国轩高科以3.2GWh的装机量位居行业第三位,市占率为5.2%;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2.9GWh,位居全国第二位。
  根据国轩高科2019年年报,公司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中试已实现突破200Wh/kg,高镍体系三元811软包样品已通过国家科技部的专项检查,单体能量密度达302Wh/kg,循环次数超过1500周。
  大众电动化路线明确,入主国轩高科益于保障电池供应。在欧盟严格碳排放政策+欧盟及各国电动化激励政策的共同驱动下,欧洲车企加速执行电动化策略。根据大众官网2020年3月新闻,到2024年,大众集团将在电动领域投资330亿欧元,其中110亿欧元专用于大众品牌;到2025年,大众品牌将生产150万辆电动车。中国市场方面,根据大众规划,2020年10月,安亭工厂及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将正式启动基于MEB平台的纯电动汽车的生产,综合年产能将达到60万辆。作为全球强势汽车品牌,大众电动化策略明确,电动车型投放提升动力电池需求,战略布局电池环节有望一定程度上保障稳定供应,突破电动化发展重要瓶颈。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全球电动化兴起将带动动力电池行业迎来新浪潮,优质供应商将持续受益,产业链价值有望进一步凸显。
  受益标的:国轩高科、宁德时代、璞泰来、当升科技、科达利、恩捷股份、亿纬锂能、新宙邦、天赐材料、鹏辉能源、德方纳米等。
  风险提示
  合作进展不达预期、疫情影响下游需求、行业发展不达预期、产品价格下降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