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专题研究: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回顾与展望-200528

《中诚信国际-专题研究: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回顾与展望-200528(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诚信国际-专题研究: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回顾与展望-200528(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14年“11超日债”利息违约开启国内信用债违约先河起,此后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向不同维度蔓延,国内债券市场刚性兑付被有序打破。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债券市场发行人生产经营及财务表现均受到负面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的表现及趋势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我国债市违约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疫情冲击下的信用风险趋势进行了展望。
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特征及违约率表现
国内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暴露过程主要分为两轮风险加速释放阶段,即2014-2016年供给侧改革推动下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加速暴露期,以及2018年至今信用收缩引致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信用风险快速释放期。年违约率方面,公募发行主体的年违约率在2015、2016年出现增长,2017年出现阶段性下降,2018以来再次升高,且违约率绝对水平较2015、2016年大幅提升。从行业违约率的角度来看,第一轮风险释放违约率较高行业多为该阶段产能过剩的行业;第二轮风险释放涉及行业数量大幅增加,且多个行业违约率出现提升。从企业性质违约率角度来看,民营企业违约率始终高于国有企业,且民营企业在2018年第二轮风险释放过程中违约率明显升高。
疫情冲击下的债券市场融资和信用风险表现
2020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各监管部门从支持受疫情影响较重和疫情防控相关企业、设立专项债券、推行置换债券等多个维度加大对债券融资的支持,有效的缓解了债券市场的再融资压力。信用债发行升温,发行成本持续下行。前4月新增的9家违约发行人为前期业务激进扩张高度依赖于债务融资、但公司治理或管理能力弱的企业,其中多数发行人在2019年之前信用风险就有所凸显。与此同时,今年以来信用风险的缓释方式多样化,进一步助力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延续边际趋缓态势。
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展望
随着融资政策的落实,2020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整体仍然可控。但考虑到当前经济阶段性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且新冠疫情尚未完全结束,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也仍处于较低水平,预计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内部及财政实力弱的区域内部的尾部弱信用资质发行人面临较大的出清压力。具体来看,2020年内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信用风险:1.产业类需关注受疫情影响的房地产、部分服务类行业以及外向型产业尾部主体的信用风险;2.城投行业风险仍然可控,但基建投资加码下需警惕城投企业区域信用风险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