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地方债二级市场:现状、成因及业务探索建议-211013

《招商银行-地方债二级市场:现状、成因及业务探索建议-211013(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商银行-地方债二级市场:现状、成因及业务探索建议-211013(18页).pdf(1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自2017年以来,伴随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进入“开正门、堵偏门”的严格规范时代,地方债已成为银行间市场的第一大品种。 然而,地方债二级市场活跃度较为有限,这对不断扩容的地方债市场形成掣肘,也意味着地方债市场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探讨了地方债二级市场的现状及其成因,并针对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从业务的角度提出了改进建议。 ■地方政府债市场概览。 2017年,地方债成为地方财政“开正门、堵偏门”的重要工具。 在此背景下,地方债逐渐成为支持地方建设的主要融资抓手,发行量逐年上升。 按照偿还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地方债可以分为一般债和专项债。 2018年以后,新增专项债限额开始超过新增一般债限额,且每年以较快速度增长,同年专项债发行量超越一般债。 ■地方债二级市场:市场化不足制约流动性,活跃度不足影响定价。 相比于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在二级市场上,地方债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单券规模较小,流动性欠佳,且质押便利性不足;二是市场化定价程度提升,但对机构吸引力仍有限;三是持有者结构集中,以商业银行为主。 三者逻辑上相互交错,互为因果,但整体看,定价市场化程度低和单券发行规模小是其背后最重要的两个问题。 ■地方债二级交易结构:期限与区域相对集中。 地方债一二级利差持续存在,交易活跃债券利差偏低,不活跃的利差偏高。 在期限上,交易整体与利率走势相关,结构上集中在3-5年期。 在区域上,交易集中在江苏、山东等偏发达省份。 ■政策提高地方债二级市场流动性的方向。 一是建议推动一般债单券接续发行,扩大单券规模。 二是进一步打通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 三是建议增设换券工具,提供“标准化”地方债产品。 ■银行视角下,地方债投融资业务探索的抓手。 如何利用好地方债的特点,更快速、有效地帮助业务推动,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把握:一是把握地方债发行特点;二是把握地方债的交易特点;三是关注政策变动带来的影响;四是加强同异业朋友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