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证券-恒生电子-600570-收入超预期,大资管景气昂扬-211029

《华西证券-恒生电子-600570-收入超预期,大资管景气昂扬-211029(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西证券-恒生电子-600570-收入超预期,大资管景气昂扬-211029(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概述2021年10月28日,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收入增速超出市场预期。 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1.2亿元,同比增长33.5%;实现归母净利润6.8亿元,同比增长60.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6.0%。 单三季度:实现营收10.7亿元,同比增长48.7%;实现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下滑138.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分析判断:收入大增超预期,现金流扰动难改景气上行趋势收入端超预期,出清收入准则影响:前三季度公司营收31.2亿元,同比增长33.5%,而Q3单季度营收达到10.7亿元,同比增长48.7%,判断Q3单季度收入增长超预期,主要原因有二:1)2020Q3执行新收入准则导致低基数,2021Q3如期出清会计准则影响、展现高增速;2)公司前三季度大资管IT业务线持续爆发,同比增长52.2%并突破10亿元业务量,其中Q3单季度贡献3.6亿元带动营收扩张。 费用端扩张压缩利润端: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6.8亿元,同比增长60.8%;扣非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6.0%。 而Q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下滑138.3%;扣非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考虑毛利率水平维持在71.8%,同比仅下降0.4个pct,利润端压力主要来自费用端和非经常项。 现金流指标增速有限带来扰动:前三季度销售商品/劳务收到现金29.7亿元(同比+15.3%)。 此外经营活动现金净额-6.0亿元(2020年同期为-1.1亿元),现金流增速低于收入增速、而现金流净额出现一定下滑。 合同负债、存货指标彰显景气:前三季度预收款+合同负债达到29.1亿元,同比增长23.8%;存货为5.0亿元,同比大增117.5%。 我们认为,合同负债及存货的持续扩张足以说明下游订单的景气度,北交所政改、O45等项目实施工作已在稳步推进,静待Q4进一步兑现。 上述指标中有一个重点问题值得关注:为何表观业绩高增长的同时,现金流增速较低、而现金流净额出现下滑?1)销售商品/劳务收到现金:相对低增速主要系项目周期差异所致。 2020Q1-Q3密集政改带来大量短周期项目所致,回款周期多在6个月内,但2021年以来公司全面推动交易、投资核心系统迭代,大额项目增加造成回款周期拉长。 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北交所项目虽已在深入改造中,但尚未进入结算/确认期。 2)经营活动现金净额:约-6亿元缺口主要系人员扩张大幅所致,判断H1是人员扩张的主要时期:上半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扩张至7148人,占比59.8%,即整体人员数量已达到约11953人,较年初增长超过2200人。 判断年初至今扩张的人员中确有部分外包条线人员,其服务外包的性质导致人员创收能力更多反映在应收账款指标,公司应收账款因此同比大增240.2%至7.5亿元。 整体而言,基于公司强势的收入增长、较优的合同负债/存货增长,判断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 费率变化有限,研发&产品化依旧是核心路径利润率:公司毛利率达到71.8%,同比下降0.4pct;净利率达到22.6%,同比提升3.3pct。 1)毛利率:前三季度毛利率基本平稳,已经如期摆脱新收入准则对于大资管、银行IT、创新业务毛利率(中报中毛利率调整较大业务线)的波动影响,预计年内进一步趋于平稳。 2)净利率:波动主要来自非经常收益,前三季度达到4.1亿元,其中3.7亿元来自处置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即二级市场兑现及资产价值上涨所致,但2020年同期仅为1.7亿元。 新会计准则框架下金融资产价值的计量与披露更审慎,尤其投资收益基于单季度核算,因此兑现收益更明显。 费用率:1)销售费用4.2亿元,同比增长18.8%,销售费率13.4%,同比-1.7pct;2)管理费用3.9亿元,同比增长31.7%,管理费用率12.4%,同比持平;3)研发费用13.2亿元,同比增长37.7%,研发费率42.4%,同比+1.3pct。 其中销售费率小幅改善而研发费率依旧快速抬升,主要系加大研发投入,叠加股份支付费用所致。 值得注意,研发费用依旧高增,也可侧面印证公司的人员扩张仍是围绕产品化研发/实施、而非单纯向外包条线扩张。 前三季度来看公司强化Light技术平台(基于Jres中台)、优化金融数据库团队(应对分布式数据库竞争)、引入FPGA技术强化极速交易。 在创新AI业务方面,基于新产品新增签约客户30家,新增上线15家。 此外公司上半年收购恒生利融,并借此与Finastra达成战略合作,拓宽大资管功能模块。 零售、资管双轮驱动依旧景气,政改红利与新品迭代逻辑延续前三季度分业务来看,大零售IT实现收入11.3亿元,同比+31.1%;大资管IT实现收入10.0亿元,同比+52.2%。 其他业务中,银行IT收入1.8亿元,同比-7.4%;数据风险与基础设施IT收入2.0亿元,同比+51.8%;互联网创新业务收入5.2亿元,同比+30.1%。 1)大零售IT:UF3.0产品新签一家客户,新一代TA、理财5.0、银行综合理财6.0等新签多家客户。 2)大资管IT:O45产品在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中,进一步推进核心客户的重点覆盖,判断Q3有望实现签单进程的加速。 此外,公司FICC业务通过整合Fusioninvest产品,逐步形成一体化FICC产品解决方案,有望形成新的增长动能。 我们认为,2021年政改大势依旧不改,大零售、大资管有望延续双轮驱动。 当前深主板&中小板合并已然推出,后续的公募投顾、乃至单次/蓝筹“T+0”有望形成政策接力,推动资本市场IT赛道加速爆发。 公司对于各类政改均能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极大受益改革红利,后续业绩有望超预期。 不仅如此,创新产品与云化有望在中长周期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当前O45迭代已进入实践期,将于公募、私募以及其他资管机构逐步签单落地,预计2021年整体业务需求将继续走强。 此外,泛资管类金融云SaaS将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云毅等SaaS子公司有望逐步复制北美巨头SEI发展模式,打开泛资管IT行业巨大市场,驱动公司逐步由金融IT龙头向金融云SaaS龙头演进。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55.6/69.8/88.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1%/25.7%/26.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0/23.3/3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4%/29.5%/28.7%;对应EPS分别为1.73/2.24/2.88元。 2021年10月28日股价60.65元,对应PE分别为50.3/38.8/30.2倍。 基本面反转向上,坚定看好,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金融创新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创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