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离岸人民币地方债首发,地方债国际化正式开局-211028

《中诚信国际-离岸人民币地方债首发,地方债国际化正式开局-211028(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诚信国际-离岸人民币地方债首发,地方债国际化正式开局-211028(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10月11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在香港联交所发行5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债,已于10月20日上市,分别为2年期11亿元、3年期15亿元、5年期24亿元,发行利率分别为2.6%、2.7%和2.9%,其中3、5年期为绿色专项债券,其余资金投向包括普通公办高中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和水治理项目。 10月1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在澳门金交所发行22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债,为3年期一般债券,认购倍数3.4倍,发行利率2.68%,募集资金将用于教育、科技、农业等重点领域。 这是我国地方政府首次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开拓了地方政府融资新渠道,填补了离岸地方债的发行空白,正式开启了我国地方债的国际化进程。 我国政府债券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不断推进,外资可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投模式(CIBMDirect)和债券通(BondConnect)等途径参与我国债券市场。 截至2021年9月,境外机构持有的银行间债券规模达到3.8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59万亿元,外资占比升至3.58%。 作为我国债券市场的第一、二大券种,地方债和国债的开放程度不一,目前境外机构持有我国国债2.28万亿元,占境外机构持债总量的59%;而地方债持有量仅111亿元,占比0.29%。 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政府债券也在不断“走出去”,国债的国际化进程自2009年拉开序幕,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香港、澳门、伦敦发行离岸人民币国债合计2370亿元,香港为最主要离岸市场。 2009年9月28日,国家财政部在香港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这是我国首次在大陆以外地区发行国债,此后财政部建立了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的长效机制,十三年来在港累计发行量2320亿元。 除香港以外,财政部还于2016年5月26日在伦敦发行了30亿元人民币国债,于2019年7月4日在澳门发行了20亿元人民币国债。 第二,国债被纳入全球三大债券指数,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2019年4月,中国国债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A),权重6%,为该指数中继美元、欧元和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计价货币。 2020年2月,中国国债被纳入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GBIEM),权重达到10%上限。 2020年9月,中国国债被纳入富时罗素世界政府债券指数(WGBI),将于今年10月29日起在36个月内正式分阶段纳入,预计权重将达5.25%。 与国债相比,地方债的国际化起步较晚、措施较少,此前主要为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地方债的发行承销和分销工作,此次离岸地方债的发行迈出了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2018年7月,渣打银行、星展银行加入上海市政府债券承销团,为外资金融机构首次参与境内地方债发行承销工作。 2018年8月,广东省财政厅发行“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由澳门金融机构分销认购50亿元,为境外金融机构首次参与地方债分销。 在“债券通”推出以后,2020年2月四川省通过“北向通”向境外投资者分销地方债。 与上述举措相比,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事件是,2020年10月发布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提出深圳先行先试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即“授权深圳在国家核定地方债额度内自主发行。 创新地方政府举债机制,并允许深圳到境外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在此政策指导下,地方债的国际化进程在2021年迈出了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