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解析美国中概股回归潮的原因及回归路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00714

《光大证券-解析美国中概股回归潮的原因及回归路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00714(3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解析美国中概股回归潮的原因及回归路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00714(30页).pdf(3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一部分美国中概股具有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成交量较低、营收增速较快而经营性现金流质量一般等特点,使其容易遭受做空机构攻击。
中概股因为估值歧视的原因,自2010年以来长期跑输纳斯达克指数。两个特点使得中概股容易遭受做空攻击:其一是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这加深了海外投资者对主要股东或高管利用高持股比例操纵股价的担忧;其二是营业收入高速增长与经营性现金流量不佳之间反差,这可能是中概股业绩数据容易遭受质疑的重要原因。
◆中概股本身的特点、美国监管机构对中概股原本较低的报告披露要求,海外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中概股容易遭受做空攻击。
中概股本身良莠不齐,其中固然有因自身问题而被揭发的瑞幸咖啡,但有更多的中概股是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估值歧视。通过梳理2017年以来中概股遭受做空的案例,发现中概股本身的特点(营业收入高速增长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不佳之间的反差、中美会计准则的不同、VIE结构、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美国监管机构对非本土上市公司较低的财务和信息披露要求,投资者对中概股天然的语言壁垒和信息不对称使得其容易成为做空机构的目标,也导致了在中美大博弈的大背景下美国持续收紧对中概股的监管标准。中概股遭受做空的风险和美国监管收紧的风险将长期存在。
◆大博弈下美国相关政策持续向中概股施压,而在新经济时代下中国A股和港股市场改革红利不断,拥抱海外中概股回归。
在大博弈的背景下,美国相关政策持续向中概股施压,增加了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上市难度和摘牌风险。中概股大概率将如2011年后:减少赴美上市,转而向港股或A股上市。与此同时随着劳动力增量已进入负增长阶段,中国进入了十年新经济时期,在资本日益过剩的新格局下面临着资产荒的问题。而优质的中概股代表了中国未来十年新经济的发展趋势,回归恰逢其时。A股和港股市场制度改革红利不断,极大地降低了中概股回归上市的门槛和难度,并缩短了流程时间。
◆大市值的中概股大概率将回归港股二次上市,而小市值股或私有化后回归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
由于港交所对二次上市的中概股要求更低,规则的确定性更强以及大部分海外中概主要股东带有外资背景,大市值中概股回归港股二次上市的几率更高。而受益于估值优势和注册制改革,科创板或创业板将吸引选择私有化后回归的中概股。优质中概股的回归将为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和交易活跃度,为相关板块带来一定投资机会,并促进A股和港股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
◆风险提示:中美大博弈导致港股异常波动的风险;中概股回归预期降温的风险;样本选择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