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周思考(第29周)):6月烟酒类社零数据大幅好转,Q3消费有望整体修复-200719

《中泰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周思考(第29周)):6月烟酒类社零数据大幅好转,Q3消费有望整体修复-200719(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周思考(第29周)):6月烟酒类社零数据大幅好转,Q3消费有望整体修复-200719(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经济逐步修复,烟酒社会零售销售数据大幅好转。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二季度GDP同比3.2%,略超市场预期。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4.8%,1-6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3.1%(前值-6.3%),其中: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1.9%(前值-0.3%),基建投资-0.1%,制造业投资同比-11.7%(前值-14.8%)。二季度楼市景气度大升,6月除销售放缓外,开工、施工、竣工等全面回升,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在主要经济指标中率先转正。从2020年社会零售销售数据来看,6月社零同比-1.8%(前值-2.8%),其中餐饮收入下滑15%,粮油食品销售增10.5%,烟酒增长13.3%(1-6月烟酒下滑3.1),大幅好转。
上半年市场回顾:食品需求好于酒水。Q1疫情对白酒以及餐饮产业影响显著,Q2逐步修复。上半年产业的表现来看,食品的需求总体稳定,白酒啤酒受影响。自上而下为了支持产业走出困境,给予了数万亿的资金支持,数千亿的资金流入股市,外加上国际资金的流入,推升了股票估值的总体上移,上半年的表现来看,小票总体涨幅较大,涨幅靠前的食品股明显多于白酒股,下半年白酒股有望奋力追赶。
Q3展望:食品饮料消费有望整体修复。Q3经历中报时间窗口以及8-9月份白酒的消费旺季。我们认为,Q3的行情主要集中在中报超预期以及Q3需求的超预期。从中报的其概况来看,我们认为复合调味品,基础调味品,榨菜,速冻食品,啤酒等,有望保持不错的势头;而白酒主要是高档酒需求比较强劲,中低端酒Q2需求能够转正就很不错了。对于产业而言,Q3白酒有望放量,中低端酒可能陷入价格战;气温比较高的当下,啤酒Q3依旧有望保持不错的增长势头;调味品Q2价格战有望在Q3趋缓,增长有望迎来加速,相较于普通调味品,我们更看好复合调味品;乳制品下半年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局面;休闲零食依旧处于赛道红利期。
白酒:如何看待官媒对茅台的发声?本周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学习小组》发文《变味的茅台,谁在买单?》,文章指出酒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更不是用来腐的。对此,我们认为:1)文章体现了监管对于茅台的呵护。从文中定调“酒本无罪,人之过也”可以看出,文章矛头主要针对腐败现象,希望茅台回归市场而不要沦为“权力的供品”,体现了监管对于茅台的呵护。2)茅台价格本质上由市场供需决定。从消费结构而言,政务消费已从2012年的30%以上降至如今不足10%,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大众消费与商务消费承接了茅台主要需求,今年3月以来茅台批价从低点不足2000元升至目前2500元,其核心驱动力就在于复工复产以来消费场景恢复带来的需求复苏。3)白酒板块正常调整,基本面依然稳健。本周白酒板块调整是对前期涨速过快的健康修正,基本面来看,Q2白酒动销逐月回暖,其中高端酒恢复接近正常,中端酒略有压力,在中小品牌加速退出、行业格局优化的背景下,我们继续看好名酒品牌集中的趋势。预计未来一年仍将呈现逐季改善的状态,若普五批价顺利上行,则将带动全国次高端和区域龙头产品结构升级以及动销进一步回暖,下半年名酒基本面存在超预期的可能。
伊利股份:买赠减弱大趋势,利润弹性逐渐释放。1)我们预计20Q2伊利收入、利润均有望20%+增长。收入端:常温Q2快速崛起,预计收入增速在20%,6月环比加速;Q2奶粉发力预计增速在双位数较快增长、低温、冷饮预计高个位数增长。利润端:Q2买赠环比减弱,同比预计持平同时考虑高端化驱动预计毛利率稳健,Q2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主因线下广告费用率驱动,线下渠道费用率预计同比仍小幅增加。管理费用率略有上涨,预计Q2净利率有望同比持平,收入利润均有望较快增长。2)常温液态奶下半年大趋势:买赠减弱+线下渠道费用率同比下降,利润弹性高于收入弹性。买赠减弱手段是通过变相提价和产品品类聚焦高端化实现。买赠的必要性一是成本压力逐渐增大,二是保障渠道价格体系稳定和经销商正常的利润率的必要性。渠道费用率下降主因伊利蒙牛上半年费用前置,两家下半年压力均较大,从全年费用规划看,均会呈现费用率走低趋势。若疫情不反复,下半年有望冲击完成股权激励解锁条件。3)品类拓展丰富,渠道下沉开拓中,长期成长空间足。公司奶粉、奶酪业务在今年显著重视,毛利率产品有望引领结构升级,渠道上常规渠道下沉+货柜陈列竞争同步进行,安慕希运河计划进一步开拓冷柜网点助力夏季放量。长期看好渠道下沉+高端奶/奶酪/低温鲜/健康饮品扩张+BC网点开拓,我们预计未来三年收入复合增速8-10%,利润复合增速有望更快。
珠江啤酒:Q2销量增长强劲,利润快速释放。公司Q2实现归母净利润2.13-2.55亿元,同比增长16.7%-39.9%。(1)销量增长强劲,加速追赶销量。2020年4-6月啤酒行业产量同比分别+7.5%、+14.6%、+7.6%,1-6月累计产量下滑9.5%,对比Q1下滑33.8%大幅收窄。根据公司公告,珠江啤酒2020Q2销量同比增长5.5%,其中4-6月销量分别增长9%、6%、2.4%。我们认为公司二季度销量增长强劲,主要系气温高、降雨少,消费旺季提前及疫情下宅经济推动销量增长。6月份夜场恢复50%,餐饮恢复90%+,非现饮保持增长。6月底渠道库存对比正常20天偏高,对比往年同期处于正常。(2)结构升级延续,吨价持续提升。公司Q2结构升级表现良好,纯生销量增长8%,易拉罐销量增长9%,我们预计吨价保持约5%的提升速度。零度4元升级到新零度4.5元,公司通过产品升级变相提价。Q2吨酒成本同比下降,一方面,去年下半年重新谈判后拉罐和纸箱价格下降;另一方面,今年大麦价格同比去年高位回落10%+。营销费用保持平稳,管理费用下降,推动公司利润弹性进一步释放。
恒顺醋业:销售总监变动,有望拉开内部改革序幕。公司营销总监高云海辞职,由总经理李国权兼任营销总监。李国权总历任公司研究所副所长、生产部副经理,江苏恒顺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工艺设备部经理,公司生产部经理,公司研发部经理,公司生产仓储物流部经理。(1)内部改革迈出重要一步。去年底新董事长上任后,公司改革预期提升,目前公司更换营销总监,有望开启一系列内部改革。营销总监的变化是公司内部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其关系到整个营销体系的改革落地,而长久以来恒顺的营销作为短板一直受到资本市场诟病,本次有望实现突破。同时,更换营销总监也意味着公司对营销的改革有了整体的设想,第一步已经迈出,后续举措有望逐步落地。(2)关于李总的履历。新任营销总监李总过去主要从事生产相关工作,资本市场担心其欠缺营销相关工作经历。从公司营销领导看,现任领导也并非营销出身,我们认为应持续观察李总上任后公司销售的变化。我们认为恒顺目前已经迈出内部改革的重要一步,后续改革值得期待。
湘佳股份:短期活禽低迷,不掩冰鲜快速增长。公司2020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7.00%-117.74%,其中2020Q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17%至3.42%。单二季度利润承压,主要系: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受控,冰鲜消费需求有所回落;受供求关系影响,活禽销售价格较为低迷。(1)冰鲜回归稳态增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Q1商超冰鲜禽肉产品收入大幅增长。同时由于供不应求,Q1冰鲜产品鲜有促销,叠加成本端活禽价格下跌,冰鲜毛利率超过50%。4月冰鲜产品仍保持了快速增长趋势,销量同比增长51.22%,均价同比提升1.05%,收入同比增长52.78%。5-6月由于疫情趋于平稳,冰鲜销售逐步回归正常水平。我们预计2020Q2公司冰鲜收入保持30%以上增长,毛利率从Q1的高位回归至40%-45%的正常水平。(2)活禽面临亏损压力。2020年黄羽肉鸡产能过剩开始体现,叠加新冠疫情影响,黄羽肉鸡价格回落。公司2020年4-6月活禽销售均价分别为12.82、9.28、8.14元/公斤,同比分别+17.39%、-22.41%、-27.06%。5月以来活禽价格同比大幅下降,且降幅在6月进一步扩大,活禽业务面临亏损。公司2020Q2活禽收入同比下降17.97%,其中销量同比下降6.33%,均价同比下降12.43%。(3)公司作为冰鲜禽肉制品龙头,将持续受益消费升级带来的冰鲜黄羽鸡消费增长。公司持续加固渠道壁垒,每年保持300余家的商超开拓速度。同时发力大客户,今年已与云海肴达成供货合作。中长期看,受益于销售人员效率及运输效率提升,销售费用率有望下行。短期受黄羽肉鸡周期影响,公司利润承压,但我们认为更应关注冰鲜业务中长期发展前景。
晨光生物:植物提取龙头,利润加速释放。1)植物提取行业全球规模超千亿,应用场景广阔,晨光逐渐多品种做到世界第一。植物提取物是纯天然成分,用于食品、保健品、医药、饲料、日化等多领域,符合健康消费趋势。据Markets and Markets分析,2019年全球植物提取物市场价值约237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94亿美元。行业细分品类多,单品规模在几亿元到集中度较为分散。2)晨光生物是国内植物提取行业龙头,公司壁垒及看点:一是领先的提取技术+较强的原材料掌控力,成本优势明显。公司重视研发,研发费用率保持5%-6%左右高于同业,专利及技术优势较强,可从一个原料中提取出多个有效物,大大降低加工成本。原材料种植基地国内外加速布局,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对接农户实现采购成本最优化。在领先技术与原材料掌控优势下,主产品成本比同行低5%-10%。二是世界第一品类逐渐增多,随着市占率提升,品类议价权不断增强驱动净利率提升。公司产品遍地开花,除3个世界第一品种(辣椒红、辣椒精和叶黄素19年营收占比为29%/7%/8%,行业市占率70-80%、40%、41%),上亿或上千万级别品种,如花椒提取物和番茄红素稳步提升市占率不断接力,第三梯队如银杏叶提取物、替抗饲料添加剂成本优势明显。三是工业大麻生产可期,空间大利润率高。根据《全球570亿美元市场路线图报告》,2017、2018年全球合法大麻规模分别为94、127亿美元,预计2027年达到57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0%。目前公司积极布局潜力工业大麻市场,云南子公司云麻生物于2020年初取得工业大麻种植许可证,按照当前工业大麻价格低点核算,公司提取工艺量化生产后预计稳态毛利率50%以上,国内及海外工厂积极申请加工牌照,未来作为潜力品种有望承接发力。4)中报业绩靓丽,未来长期业绩稳健较快增长。公司业绩预告20H1归母净利润1.44-1.56亿元,同比增长29.7%-40.5%,扣非净利润增长30%-41%。20Q2归母净利润增长32%-51%,单二季度提速明显。?公司市占率加速提升,预计未来3年复合收入增速10-15%,利润增速25%-30%,建议积极关注。
投资策略:近期新型冠状病毒国内控制的相对较好,国外存有不确定性。我们认为,食品国内自主定价,受国际疫情影响比较小,需求相对刚性,板块全年依旧有望获取明显的相对收益。当下估值总体上移明显但龙头总体没明显的泡沫,我们更愿意推荐行业商业模式好以及公司竞争力优的公司,推荐股票我们建议从三个角度推荐:(1)确定性配置角度:茅台/五粮液/伊利/海天/双汇/榨菜等;(2)成长弹性角度:古井/天味/绝味/今世缘/安井/中炬/顺鑫等;(3)收益风险比(假定明年恢复正常,当下估值很便宜):口子/洋河/元组/汤臣等。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扩散风险、外资大幅流出风险、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