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信证券-策略点评:上证指数调整方案实施,长期看将改善指数失真情况-200722

《财信证券-策略点评:上证指数调整方案实施,长期看将改善指数失真情况-20072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信证券-策略点评:上证指数调整方案实施,长期看将改善指数失真情况-200722(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7月22日,上交所所公布的上证指数调整方案正式实施。根据6月19日上交所公布的指数调整公告,上证指数修订关键内容前后有以下区别(1)样本空间由上交所上市的股票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ST、* ST除外),科创板股票被纳入上证指数。(2)延长新股纳入时长。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新上市证券,于上市满三个月后计入指数,其他新上市证券于上市满一年以后计入指数。(3)加强淘汰机制。针对被实施或撤销风险警示措施的股票增加了剔除或纳入的规则。退市、暂停上市等其他情况同以前规则。上证指数编制方法调整后主要有以下三大亮点:
一是纳入科创板股票,上证指数更能够反映新经济成长的成果。过去上证指数市值占比较大的以传统周期性行业为主,包括银行、非银金融占比分别为21%、14%、交运、采掘等市值占比均超过4%,以银行为例,市值占比为21.2%,按照上市第11天起纳入上证指数计算的至今平均涨幅为128%,而沪市所有公司从上市第11天起至今平均涨跌幅为365%,银行板块的滞涨使得上证指数包袱“过重”。而科创板股票的逐步纳入将明显改变上证指数的成份结构,截止7月21日科创板已上市股票总市值占比沪市6.4%,随着科创板注册制的陆续发行,优秀的科技成长企业进入上证指数,上证指数中新兴产业比例将明显提升,上证指数将更能够反映新经济增长的成果。
二是延长新股纳入时长,能够有效增强上证指数稳定性。现行规则下,上市第11个交易日计入上证指数,过去审批制背景下,由于市场整体的股票供给存在稀缺性,公司上市初期股价会出现大幅上涨后大幅回撤的情况,过早纳入上证指数后可能影响上证指数的长期收益稳定性。此次修订通过延长纳入时长后,指数所反映的价格信息能够过滤掉新股上市头一年的高波动性,可以有效增强上证指数的稳定性,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出市场估值水平。而大市值新股价格稳定时间较短,因此对大市值公司设置更短的纳入时间,使得上证指数可以兼顾良好的客观性。
三是增加了ST、*ST退出和恢复的机制,上证指数可以更客观的反映沪市优秀公司整体表现。ST股流动性较差、波动较大,将ST股剔除指数可以减少“拖累”指数的标的,使得上证指数更好的反映优秀企业的发展情况,发挥市场的优胜劣汰作用。ST、*ST目前占比权重较小,短期看对上证指数变动影响较小。
风险提示:中美关系恶化、宏观经济恶化、疫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