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三季报披露完毕,在成长边际放缓和分化中聚焦可持续投资逻辑-211031

《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三季报披露完毕,在成长边际放缓和分化中聚焦可持续投资逻辑-211031(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三季报披露完毕,在成长边际放缓和分化中聚焦可持续投资逻辑-211031(22页).pdf(2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本期行情回顾本期(10.25–10.29)上证综指收于3547.34,下跌0.98%;沪深300指数收于4908.77,下跌1.03%;中小100收于9760.04,上涨1.38%;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10931.26,下跌1.52%,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18位。 7个二级板块中,化学制剂、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跑赢上证综指和沪深300。 重要资讯10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本次试点地区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15个省份。 经过1年的试点,探索形成较完善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多元化康复医疗服务模式、有利于康复医疗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等有益做法和典型经验,充分发挥试点地区的带动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加快推动全国康复医疗服务发展取得实效。 试点任务为增加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和床位数量、加强康复医疗学科能力建设、加强康复医疗专业人员培养培训、创新开展康复医疗多学科合作模式、加快推动居家康复医疗服务发展、积极推动康复医疗与其他服务的融合发展和探索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价格和支付机制。 10月29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备案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自2021年11月1日起,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实施备案管理。 在上市销售前,应当按照《公告》有关规定,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上办事大厅”“药品业务应用系统-中药配方颗粒备案模块”备案,并获取备案号。 中药配方颗粒在其生产企业所在地取得的备案号格式为:上市备字+2位省级区位代码+2位年号+6位顺序号+3位变更顺序号(首次备案3位变更顺序号为000);跨省销售使用取得的备案号格式为:跨省备字+2位省级区位代码+2位年号+6位顺序号+3位变更顺序号(首次备案3位变更顺序号为000)。 核心观点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本期下跌1.52%,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板块中涨跌幅排名居第18位。 7个二级板块中,化学制剂、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跑赢上证综指和沪深300。 疫情方面,海外国家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量维持在40万人左右,俄罗斯新增确诊病例人数近期明显增加,单日确诊人数在4万人左右。 国内疫情零星散发,北京等多地发现本土病例。 新冠疫苗接种方面,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工作稳步推进,根据我国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我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共计22.62亿剂次。 消息方面,10月29日,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分类规则》的公告,规范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管理。 体外诊断试剂根据风险程度由低到高,管理类别依次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 10月29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备案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自2021年11月1日起,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实施备案管理,取代此前的批准文号管理方式。 本次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加强管理,强化了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和标准,长期来看利好行业质量管理和统一标准。 三季报披露完毕,2021年前三季度,医药生物行业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6444.00亿元,同比增长16.49%,同比2019Q3增长27.83%,2019Q3至2021Q3复合增长率13.06%。 医药生物行业整体实现归母净利润1772.71亿元,同比增长27.50%,同比2019Q3增长74.03%,2019Q3至2021Q3复合增长率31.92%。 医药生物行业整体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75.71亿元,同比增长29.91%,同比2019Q3增长79.29%,2019Q3至2021Q3复合增长率33.90%。 分板块来看,营业收入指标数据显示,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延续了中报时良好的增长表现;归母净利润指标数据显示,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表现最好;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数据显示,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和中药表现最好。 综合来看,受疫情影响,新冠疫情催化了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的需求,包括设备、检测试剂类耗材和疫苗等产业,中药表现亮眼,医疗服务和化学原料药表现较为靠后。 同二季度相比,随着疫情需求的下滑和同期基数的高位相比,单季度来看,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生物制品的收入和利润端整体上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 成长结构同样验证了上述结论,受行业高景气驱动,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生物制品三大板块中营业收入和利润高增长的上市公司占比同样居于行业前列,原料药的表现也非常亮眼。 从营业收入指标来看,化学制剂、医疗服务和中药两期复合增长率出现负增长的上市公司占比最多;归母净利润数据显示,中药、医疗服务和医药商业两期复合增长率出现负增长的上市公司占比最多;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数据显示,医疗服务、医药商业和化学原料药两期复合增长率出现负增长的上市公司占比最多。 总体来看,医疗服务板块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其他板块在增长边际放缓的同时,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随着景气板块增长边际放缓和基数效应常态化,在市场整体增速回落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医药市场将会加速分化,一方面,国产替代提速;另一方面,龙头效应将会加剧。 短期来看,密集发布的集采相关政策已经很难对医药行业形成较大的冲击,我们维持此前的确认政策底的观点,医药行业整体或迎来布局良机。 医药行业估值分化加剧,中长期来看处在阶段性相对低位,业绩确定的低估值二线蓝筹或迎来买入良机。 成长和估值在一段时期内会向合理的范围动态匹配,在估值切换渐行渐近的时点,提前布局尤其需要关注成长的可持续性。 长期来看,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长期推进逻辑不变,安全边际相对较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医疗消费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恒瑞医药、信立泰、恩华药业、科伦药业、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和普洛药业等;2)进口替代能力突出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和鱼跃医疗等;3)对药械降价免疫的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爱尔眼科和盈康生命等;4)不受医保约束的消费类医药企业,包括成长消费类、疫苗类和保健类等领域,建议关注华兰生物和片仔癀等。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