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基金投资策略报告:科创50指数,布局优质赛道,构建多元估值-200727

《国金证券-基金投资策略报告:科创50指数,布局优质赛道,构建多元估值-200727(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基金投资策略报告:科创50指数,布局优质赛道,构建多元估值-200727(22页).pdf(2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科创板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与创业板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科创板放宽对科创企业的盈利要求,以市值为基础提供多元化的上市标准,提高科技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使更加多样化的科创企业得到积极孵化,科创板的设立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创业板和科创板均面向中小型创新企业,但两个板块的功能定位既有侧重又有区别:创业板偏向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而科创板定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六大领域企业,与创业板各有侧重、相互补充、适度竞争。
科创板市值行业特征:截止2020年7月20日,已有132家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总市值达2.78万亿元。从上市标准来看,83.3%的科创企业采用了对市值和净利润要求较低的“上市标准一”,而采用标准更严格的“上市标准四”和“上市标准五”的企业分别仅有7.6%和3.0%,整体呈现出小型初创的特征。申万行业分类下,科创板主要在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机械设备行业分布较高。
机构配置科创板情况:自2019年三季度起,机构对科创板的配置热情在2019年四季度达到高峰,平均持仓比例达到18.5%,2020年一季度和二季度逐渐降温,2020年二季度机构对科创板企业平均配置比例降到9.6%。结合科创板历史估值来看,科创板自开板以来的大热行情在2019年末已降温至历史低位,机构配置比例的高点与科创板估值的低位在时间上形成契合。而自2020年一季度以来,科创板估值再次抬升,机构的减持或与科创板估值不断走高有关。
科创50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指数编制方法:科创50指数成分股由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证券组成,作为科创板首条指数意义重大并有以下特点:科创50指数允许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及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纳入样本空间,属于境内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创新;差异化新股计入时间安排提升指数业绩表现及稳定性。行业分布特征:申万行业分类下,成分股主要分布在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医药生物行业。科创主题分类下,成分股仅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四个科创主题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比最高。
指数成分股权重测算及重仓成分股分析:基于2020年7月20日的收盘信息对科创50成分股的权重进行了测算,从测算的前十成分股来看,科创50前十成分股均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产业领域企业,指数重仓金山办公、中微公司、中国通号等细分领域杰出企业。整体上看,前十成分股盈利向好,2019年度的净利润增长率和ROE均处于较高水平,企业研发投入高,凸显“硬科技”属性。
关注成长与赛道,构建多元估值体系:科创板企业多为小型初创企业,公司盈利并不稳定,财务指标验证较为滞后,仅采用PE对进行估值或将失效,对科创企业进行估值需要结合企业生命周期、所处行业、研发周期及研发投入等因素,采用多元化估值体系进行评估。本报告选取PE、PS、PB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估值指标对科创50指数、科创板进行估值分析,同时选取具有一定可比性的创业板指和创业板进行对比分析。目前科创板估值较高,板块定位导致的标的稀缺性、高成长空间以及高流动性支撑科创板估值溢价。当前虽然存在一定高估值,但注册制本质是推进市场化进程,加速企业优胜劣汰,未来随着更多科创企业的引入以及T+0交易的开放,科创市场定价效率将提高,垃圾股加速出清,资源逐渐向优质龙头企业倾斜,以科创50指数成分股为代表的优质企业将迎来良性成长。
风险提示:疫情超预期、政策收紧、贸易摩擦升级带来的股市大幅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