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汇川技术-300124-工控巨头,乘风而上-200819

《华安证券-汇川技术-300124-工控巨头,乘风而上-200819(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汇川技术-300124-工控巨头,乘风而上-200819(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公司发布中报,2020H1实现收入47.84亿元,yoy75.95%;归母净利润华安证券为7.74亿元,yoy94.33%。 核心观点:业绩略超预期,上调汇川技术盈利预测。 疫情后自动化份额呈现加速提升态势,管理变革后,公司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全面上行,盈利能力拐点向上,新能源电控进入海外一线客户,组织架300124构变革下,公司盈利能力拐点向上,维持“买入”评级。 点工控巨头评:业绩略超预期,并表+主业高增长+盈利能力改善三重因素。 Q2单季实现乘风而上营收为32.37亿元,yoy100%,净利润6.02亿,yoy127%。 业绩高增长主要原因:①并表贝思特(2019.07开始并表),贝思特二季度并表贡献营收8.98亿,净利润1.1亿,扣华安证券除并表后Q2收入端yoy46%,净利润yoy85%。 ②汇川技术通用自动化业务高速增长,市占率大幅提升。 通用伺服实现营收5.43亿元,yoy125%;通用变频300124器实现营收6.36亿元,yoy52%;PLC&HMI实现营收1.51亿元,yoy185%。 疫情期间公司通过工控巨头“保交付、抓机会、推变革”的措施,大幅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借助口罩机的契机,切入到高端客户供应链,强化了产品力与渠道力。 ③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营收2.39亿元,y乘风而上oy58%。 高增长系前期定点互联网造车华安证券新势力放量。 ④产品结构变化及降本增效带来毛利率提升,剔除并表后综合毛利率44.92%,同比上升3.9个pct,主要是伺服、PLC等高毛利率产品比重增长带来,同时公司自2018年开始拉通自动化业务供应链,大幅降低汇川技术采购成本。 ⑤管理优化300124带来费用率降低。 2020H1测算剔除并表后:研发费用率下滑工控巨头1.18个pct,刷新近3年新低,系平台化产品出货占比提升带来的,映射出“平台化”产品战略及管理优化效果显著。 2020年乘风而上是公司自动化业务分水岭,从相对优势走向绝对竞争力的时代。 公司历经十七年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以定制化模式起家,凭借技术营销模式抢占外资市场,建立了相对竞争优势,在规模、渠道、工艺华安证券三个方面构建了第一层级护城河。 下一阶段将通过拉通多平台产品、集汇川技术成化解决方案的方式加深护城河,同时加强集成化供应链优势清洗中低端市场。 2020年初制定“上顶下沉”的策略显示公司在中端市场的积累已经完成,市占率提升的通道在两端市场,头300124部市场在疫情后开始集中突破,低端市场也在IS660等新经济型产品带动下放量出货。 自此公司开始在正面战场“通用品”,“中高功率段”,“头部客户”与外资工控巨头品牌角逐,加速国产替代。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短期看定点,中乘风而上期看收入,长期看体系。 新能源动力系统是极具成长性的华安证券赛道,公司是唯一通过自身努力从工业品成功迈向乘用车动力系统,并且未来有望击穿国际一线汽车电子厂商的企业。 2020H1受互联网造汇川技术车新势力带动,市场应从从更高的维度审视新能源业务为汇川带来的本质性变化。 ①打开成300124长空间。 传统工控产品“伺服+变频+PLC”目前国内500亿市场空间,对比汇川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产品单车价值近万元,而且公司已进入全球化供应链,千亿工控巨头空间再造一个汇川。 ②工业制造体系到汽车电乘风而上子制造体系的转变。 汇川在汽华安证券车电子领域竞争对手:博世、大陆、德尔福、法雷奥、电装国际一线汽车电子公司,汽车品研发制造供应链体系区别于工业品,尤其是动力系统涉及到驾乘的安全性,对流程、质量管控能力的要求会反哺工业品业务,加强精益化生产制造能力。 ③第三方供应商的时代来临,汇川坐享国内市场汇川技术龙头。 7月电机电控供应商同比去年减少了4成,300124头部集中趋势显著,根据“NE时代”披露,单7月汇川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装机量第一,市占率12.6%,首次超过特斯拉。 未来除了工控巨头特斯拉,比亚迪等具备动力系统自供能力的主机厂商,电机电控份额份额加速向头部第三方厂商集中,汇川显著受益。 组织架构乘风而上变革提升经营效率,盈利能力逐季向上。 2017-2019年公司受制于新能源汽车与定制化模式瓶颈,人均收入和利润华安证券增长率下滑。 公司于2019年启动第四次组织架构调整,以效益汇川技术为导向严控成本,费用端逐季改善。 同时新能源乘用车3001245年深耕,已经搭建完成国内一流新能源动力总成研发制造体系,DC-DC、电控电机实现定点国际TOP客户,国际客户牵引战略初步完成。 随着前期定点的主机厂陆续放量,最大的亏损业务未来2-3年将走出泥沼,我们判断全年盈利能工控巨头力有望呈现逐季抬升的趋势。 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乘风而上2022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7.51/22.47/29.1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4%/28%/29%,对应PE55X/43X/33X。 公司目前是A股中最有可能成长为智能制造平台型企业的标的,疫情后时代自动化华安证券份额呈现加速提升态势,新能源电控突破订单海外客户,组织架构变革下,公司盈利能力拐点向上,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沉策略实施受阻;2、工业自动化景气度下行;3、新能源汽车研发进展受阻;汇川技术4、组织架构调整与管理变革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