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京沪高铁-601816-2020年中报点评:最坏时刻已过-200830

《中信证券-京沪高铁-601816-2020年中报点评:最坏时刻已过-200830(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京沪高铁-601816-2020年中报点评:最坏时刻已过-200830(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上半年公司本线客运量、跨线列车周转量降幅62%、21%,受北京疫情中信证券波动影响,Q2净利润环比下降1.2亿,料本线旅客周转量单日最大降幅近70%,但最坏时刻已过。 同期完成京福安徽全部收购资金拨付,由单一运营黄金线路向运营区域铁路网京沪高铁过渡,协同效应驱动成长渐显,中期超200亿利润可期。 601816Q2净利润环比下降1.2亿,财务费用增加部分抵消成本端优化,最坏时刻已过。 Q2营业收入下降44.1%至49.0亿,环比降幅扩大8.3pcts,料6月北京疫情波动2020年中报点评影响所致。 最坏时刻已过同期实现净利润2.1亿,环比下降1.2亿。 随着7月北京中信证券下调风险响应等级、跨省游等政策利好累积以及航空票价进入环比上行通道,预计Q2为全年单季度业绩底。 Q2营业成本降幅环比扩大3.4p京沪高铁cts至11.9%,但财务费用环比增长2.1亿部分抵消成本端优化(银行借款导致利息同比增加43.1%),同期总成本费用环比降幅收窄至1pct。 随着疫苗研制加速等利好提振601816出行信心,未来公司业绩有望逐级改善,料2021年基本面迎来大幅转好。 上半年本线客运量、跨线列车周转量降幅612020年中报点评.7%、21.3%,未来有望逐季改善,料Q4本线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2020最坏时刻已过H1公司本线列车客运量同比下降61.7%;跨线列车周转量同比下降21.3%。 北京疫情波动对连接北京-中信证券上海黄金线的京沪高铁影响尤甚,料6月本线旅客周转量单日最大降幅近70%。 Q2本线旅客周转量、跨线列车周京沪高铁转量降幅或64%、19%,本线受疫情扰动更严重。 7月20日北京下调响应等级、叠加近期暑运集中601816出行,跨省游、低风险影院开放等政策提升出行信心,京沪高铁旅客发送量进入环比上行通道,料Q4本线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跨线车流量同比正增长。 完成京福安徽全部收购2020年中报点评资金拨付程序,长三角高铁网络持续完善,2025年净利润有望实现200亿左右。 2020年1月取得京福安徽公司的控制权,截至6月30日陆续完成全部收购资金的拨付程序,公司由单一最坏时刻已过运营黄金线路向区域铁路网过度。 上半年京福安徽净利润亏损12.3亿,料主要增长来自运营成本的增加,中信证券疫情压制收入端。 商合杭(合肥~湖州京沪高铁段)6月28日开通运营,长三角核心城市间高铁网络日臻完善。 京福安徽协同带来运行图优化契机,叠加京福安徽和假设本线票价601816提价10%(目前京沪本线票价较全国平均低近10%)净利润或至200亿左右,预计2020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54%至54亿左右。 中期京沪本线提价确2020年中报点评定性提升,关注短期需求改善推动估值提升。 2018年高铁复兴号列车入列和时速恢复至350公里,提高最坏时刻已过旅客出行体验和时效性,但目前京沪高铁二等座仍维持单客公里0.42元不变,较全国高铁平均水平低8.7%左右,服务品质与票价存在倒挂。 假设京沪线高铁本线实际票价提中信证券升10%,对应2019年旅客运输业务净利润增量11.8亿左右。 疫情波动对基本面和估值京沪高铁冲击逐渐修复,最坏时刻已过、布局时机渐近。 风险因素:疫情控制低于预期,需求恢复不及预期601816;成本控制不及预期。 盈利预2020年中报点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 Q2净最坏时刻已过利润环比下降1.2亿,料本线旅客周转量单日最大降幅近70%,但最坏时刻已过。 截至6月30日陆续完成京福安徽全部收购资金拨付程序、由单一运营黄金线路向运营区域铁路网过渡,中中信证券期看协同效应逐渐显现。 根据京沪高铁中报我们调整2020-22年EPS预测为0.11/0.24/0.28元(原预测0.19/0.26/0.29元)。 最坏时601816刻已过,中期看协同效应和本线提价效果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