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银国际-10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生产偏冷和疫情反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双双回落-211101

《浦银国际-10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生产偏冷和疫情反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双双回落-21110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浦银国际-10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生产偏冷和疫情反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双双回落-211101(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制造业PMI连续2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 10月,制造业PMI环比回落0.4个百分点至49.2%,低于预期(49.7%),连续2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 经计算,制造业PMI同比增速从前期的13.0%降至10月的10.5%,为今年2月以来新低,低基数效应逐渐减弱的影响下,制造业PMI同比增速曲线将继续下探。 “限电”措施的影响仍在,制造业生产指数延续下降趋势。 10月,制造业生产指数下降1.1个百分点至48.4%,连续2个月处于荣枯线下,不仅是大幅低于过去4年同期水平,在不考虑疫情最严重月份(2020年2月)的情况下,今年10月的制造业生产指数更是创2009年2月以来的新低。 生产受限,叠加国内需求疲软的因素,10月新订单指数下降0.5个百分点至48.8%。 生产遇冷不仅有行业分化,也出现规模分化。 在《9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制造业短期继续分化,疫情稳控助力服务业反弹》中,我们认为“限电”措施对生产的负面影响存在行业分化(有色、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受影响较大),10月的数据则显示出“限电”措施的负面影响也有规模分化:就生产指数而言,大型企业从9月的49.9%升至10月的50.1%,回归扩张区间;中型企业(47.5%)和小型企业(45.8%)则处于荣枯线以下。 生产分化导致不同规模制造业企业复苏分化。 10月,大型企业PMI回落0.1个百分点至50.3%,仍维持在扩张区间;中型企业PMI下降1.1个百分点至48.6%,连续2个月处于荣枯线下;小型企业PMI保持47.5%的水平,连续6个月低于荣枯线,收缩趋势较明显。 商品涨价带动制造业价格指数上升。 10月,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交替上涨,9月涨幅较大的天然气和煤出现价格回落,其它商品的价格则有所回升(如橡胶、铁矿石、镍矿石、铜矿石等)。 受此影响,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从前期的63.5%升至10月的72.1%,出厂价格指数从前期的56.4%升至10月的61.1%,两者的差值从前期的7.1个百分点升至11.0个百分点,显示出制造业价格传导能力有所下降,10月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空间承压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