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证券-建设机械-600984-Q2业绩恢复性增长,看好装配式建筑成长大势-200830

《信达证券-建设机械-600984-Q2业绩恢复性增长,看好装配式建筑成长大势-200830(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达证券-建设机械-600984-Q2业绩恢复性增长,看好装配式建筑成长大势-200830(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0年中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35亿元,同比增长9.7信达证券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61亿元,同比下降14.16%。 基本每建设机械股收益0.18元。 点评:Q2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公司营收实现恢复性600984增长。 公司Q2单季度实现营收10.74亿元,同比增长25.83%,主要受益于下游基建和房地产需求提Q2业绩恢复性增长升,以及装配式建筑加快渗透。 Q1末国内基建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16.36%,截至上半年的同比降幅收窄至0.07%,7月份基建投资热度不减,截至7月末的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已转正为1.19%,我们预计基建投资景气看好装配式建筑成长大势将贯穿全年。 另一方面,作为塔吊租赁需求占信达证券比最高的领域,房地产投资开始回暖。 今年Q1房地产投资额2.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73%,Q2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持建设机械续回升。 截至6月份和7月份的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1.92%、3.41%,我们预计下半年房600984地产投资有望稳中向上,公司全年营收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 截至上半Q2业绩恢复性增长年,庞源租赁在手合同延续产值达23.17亿,同比增长40.77%。 Q2毛利率提升,费用率下降,看好装配式建筑成长大势公司盈利能力转好。 公司Q2销售毛利率44.46%,同比信达证券提升2.50pct。 Q2费用管控能力持续加强,期建设机械间费用率全面下降。 公司Q2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600984率、财务费用率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28pct、1.12pct、0.52pct。 公司Q2毛利率的提升主Q2业绩恢复性增长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成本控制,根据年初工作会议安排,公司在全力拓展市场、争取业务、拓宽营收渠道的同时,把成本管控、提升产品毛利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主抓;其二是装配式建筑需求高景气下,租赁价格呈现上涨趋势。 代表看好装配式建筑成长大势新单租赁价格的庞源指数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从1000点左右逐步提升,到2019年进入1400-1600点的高位区间。 受下游房地产低迷影响庞源指数目前回落至1200-1400点区间,但新单签约量仍然创信达证券下历史新高,同时考虑到基建和房地产的回暖以及装配性建筑需求的确定性,我们认为中长期内行业仍然景气向上,价格有望保持平稳,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转好。 政策支持,装配式建筑建设机械需求渗透提升大趋势不改。 2017年住建部印发《“600984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定下装配式建筑渗透率加快提升的主基调。 行动方案提出在“十三五Q2业绩恢复性增长”期间,要培育50个以上的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5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3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 2020年7月3日,住建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智看好装配式建筑成长大势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以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为重点,推动建筑工业化升级。 此背景下,多地政府也不断推出相关鼓励信达证券政策,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 8月14日,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东莞市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2020―2025)》,提出至2020年末,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0%以上;到2025年末,全市装建设机械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 8月18日,600984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北京市发展装配式建筑2020年工作要点》,截至2020年,北京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 8月21日,河南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Q2业绩恢复性增长加快落实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支持政策的意见的通知》,提出公积金贷款购买装配式商品住房额度最高可上浮20%。 我们认为,看好装配式建筑成长大势装配式建筑加快渗透是塔机租赁市场需求提升的核心逻辑,近期中央及地方政策继续强化装配式建筑需求提升逻辑,有力支撑行业中长期保持高景气。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净利润7.02亿元、10.71亿元和14.48亿元,相对应的EPS分别为0.73元/股、1.11元/股和1.50元/股,对应当前股价信达证券PE分别为39倍、26倍和19倍。 维持公建设机械司“增持”评级。 600984风险因素:庞源租赁的发展依赖财务杠杆驱动,如果市场需求出现较大程度的波动,将会给公司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上市公司其他业务板块经营不善拖累整体业绩;政策变动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