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和证券-食品饮料行业2020年中报业绩综述:终端持续复苏,板块稳定性较强-200910

《万和证券-食品饮料行业2020年中报业绩综述:终端持续复苏,板块稳定性较强-200910(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和证券-食品饮料行业2020年中报业绩综述:终端持续复苏,板块稳定性较强-200910(19页).pdf(1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摘要:行业整体情况:2020年以来A股指数整体呈上万和证券涨趋势,食品饮料指数跑赢整个大盘,截止至9月4日,上证综指上涨14.75%,沪深300上涨23.96%,SW食品饮料上涨58.71%。 业绩方面,2020年上半年食品饮料板块整体表现处于市食品饮料行业2020年中报业绩综述场前列。 2020H1行业合计实现营收3734终端持续复苏.25亿元,同比上涨6.05%;归母净利润719.87亿元,同比上涨9.83%。 分子板块来看,20202H1增速前三名分别为肉制品(36.35%)、调味品(12.25%)、食品综合(6.33%);归母净利润增速前三名分别为食品综合(63.55%)、其他酒类(58板块稳定性较强.38%)、肉制品(30.45%)。 估值方面,截止至2万和证券020年9月4日,食品饮料板块PE(TTM)为47.06倍,整体估值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细分行业情况:白酒:2020H1营收1295.73亿元,同比增长食品饮料行业2020年中报业绩综述2.29%,归母净利润478.80亿元,同比增长8.09%。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行业增速有所终端持续复苏放缓。 高端白酒市场需求依旧旺盛,处于稳定上升板块稳定性较强态势。 板块集中度上升,马太效应万和证券加剧,高品牌力白酒优势更强,二季度业绩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其他白酒。 乳制品:2020H1营食品饮料行业2020年中报业绩综述收711.31亿元,同比增长3.86%,归母净利润41.77亿元,同比下降8.86%。 一季度疫情影响明显,产品生产以及下游动销效果终端持续复苏较差导致产业链整体受损,业绩下滑。 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渐消退,终板块稳定性较强端促销调整,整体业绩恢复明显。 双寡头万和证券竞争势态放缓,常温板块基本趋向饱和。 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营养等高品质乳品的需求增大,低温奶将更受青睐,预计下食品饮料行业2020年中报业绩综述半年低温奶板块竞争会加剧。 调味品:2020H1营收197.12亿元,同比增长12.25%,归母净利润44.83亿元,同比增长17终端持续复苏.18%。 受疫情影响,板块通过家板块稳定性较强庭端需求上涨依旧保持良好的抗风险效果。 二季度板块利润端上涨明显,主要来自餐饮端消费恢复万和证券,同时各公司以快速消化库存及零售端及时补货为应对疫情手段,调整渠道结构,加快缓解了一季度带来的下滑影响。 下半年随着下游餐饮渠道的恢复,以及国庆节的到来,消费者餐饮消费将会进一步提升,各公司有望在食品饮料行业2020年中报业绩综述三季度保持业绩上涨趋势。 肉制品:2020H1营收683.99亿元,同比增长36.35终端持续复苏%,归母净利润39.99亿元,同比增长30.45%。 板块上半年虽有疫情影响,但是猪肉价格上行使板块营收增速保持上升板块稳定性较强趋势。 随着上游屠宰及养殖业务的恢复,下半年生猪屠宰量以及出栏量有望稳步回升,叠加下游终端消费的持续复苏,肉万和证券制品板块各公司销量方面有望维持较高上涨水平,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 啤酒:2020H1营收256.食品饮料行业2020年中报业绩综述33亿元,同比下降7.30%;实现归母净利润25.75亿元,同比下降0.34%。 一终端持续复苏季度由于疫情影响加上啤酒消费淡季的叠加,导致渠道库存积压,业绩整体下滑。 二季度随着各公司改善产品结构叠加上游原材料成本减少,毛利上行,使二季度板块业绩板块稳定性较强复苏明显。 长万和证券期来看,板块已处于成熟阶段,高端化将会成为板块业绩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随着进口产品替代性减弱以及集体提价食品饮料行业2020年中报业绩综述动作增多,高端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食品综合:2020H1实现营收475.87亿元,同比增长6.33%,归母净利润74.77亿元,同比增长63终端持续复苏.55%。 其中,速冻食品及休闲食品表现板块稳定性较强较好,受益于疫情期居家消费需求的上涨。 国内疫情有效控制,叠加国庆中秋双节,万和证券板块业绩有望得到持续改善。 投资策略:建议关注:1、白酒:建议关注品牌优势突出的企业,如贵食品饮料行业2020年中报业绩综述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以及较低估值的洋河股份;2、啤酒:建议关注拥有产品储备丰富及高端化布局的企业,如青岛啤酒、华润啤酒;3、乳制品:建议关注龙头伊利股份以及低温市场竞争优势较大的光明乳业;4、肉制品:建议关注持续稳定的龙头企业,如双汇发展;5、调味品:建议关注持续性强且受益餐饮恢复较大的企业,海天味业、中炬高新、恒顺醋业;6、食品综合:建议关注市占率较高、线上和线下渠道优势明显的企业,如安井食品、桃李面包、洽洽食品。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重大食终端持续复苏品安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