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十四五·双循环系列报告:供需内循环,渗透率与自主率全景手册-200913

《华泰证券-十四五·双循环系列报告:供需内循环,渗透率与自主率全景手册-200913(5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十四五·双循环系列报告:供需内循环,渗透率与自主率全景手册-200913(50页).pdf(5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要动能和战略基点“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面临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历史阶段,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对我国快速发华泰证券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这一模式面临短期隐忧和中十四五・双循环系列报告长期弊端:1)疫情+逆全球化趋势,使“两头在外”转变为“双重夹击”,海外供给受限+海外需求不确定性上升;2)国内产业链囿于低附加值环节;3)国产品牌难以打开内销市场;4)产业面临成本上升和难以升级双面压力,形成消费难升级―产业难升级的生态塌陷。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有望推动消费端扩容提质、制造端生态进化,关注渗透率、自主率、更新周期交叠下的行业供需内循环配置机会。 供需内循环:消费端扩容提质、制造端生态进化从“两头在外”的国际循环,到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渗透率与自主率全景手册需要推动供需内循环:一方面,内地建厂-提升收入-创造内部需求,另一方面,提升技术、品牌-利用国内技术、人材、资源等从代工转为自主品牌出口获取海外需求。 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华泰证券种资源。 主要十四五・双循环系列报告关注几点边际变化:1)供给端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进入产业链上游和下游高附加值环节;2)供给端产业链完善、升级、转移,同时维持外部比较优势,带动国际循环;3)需求端提升国内消费市场份额;4)需求端消费升级扩大最终消费。 内需扩容、供给提质:可选消费的渗透率提升、自主品牌崛起及更新周期内需扩容有四条渠道:1)与人均GDP相关的传统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渗透率提升,中国这类商品渗透率显著低于发达市场,代表品种为部分家电(烘干机/各类小家电)、品牌家具、部分消费建材(涂料/防水材料)、家用医疗器械(血糖仪/电子血压计/按摩器);2)与技术更新相关的新兴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渗透率供需内循环提升,这类产品在全球的渗透率均较低,国产在部分环节具有相对优势,如电动车、智能家电、5G手机、可穿戴设备、AR/VR;3)自主化率提升,家庭耐用消费品中,传统车、部分消费建材(涂料)、可穿戴设备等自主品牌份额尚不足50%;4)设备折旧更新及迭代升级。 供需匹配、生态进化:效率工具的渗透率、自主率提升及更新周期企业部门效率渗透率与自主率全景手册工具的渗透率、自主率提升即形成需求,同时提升企业匹配需求、创造需求的能力,形成“使用―完善”的成本降低、技术更新的内生生态。 对比投入产出表,欧美在三大要素(信息技术、通用设备、教育)投入领先,而我国大多数传统工业品最终产品的附加值比率较低,三大要素投入均有较大提升空间:1)信息技术领域,计算机、通信设备、数据中心、工业软件、工业传感器、系统集成等领域渗透率或有较大提升空间;2)通用设备领域,工华泰证券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分拣等未来自主率提升空间或较大;3)教育领域,职业教育等领域渗透率有望提升。 投资机会:渗透率、自主率、更新周期交叠下的行业配置机会消费十四五・双循环系列报告端:关注渗透率均低于5%、未来有望持续提升的新兴智能消费品,如电动车、智能家电、5G手机、可穿戴设备、家用医疗器械等。 在传统家庭设备型消费品种中,渗透率相对较低、或更新周期将至的细分行业有:乘用车、供需内循环空调、冰箱、集成灶、品牌家具,其中传统乘用车处在16年以来的新一轮换购高峰初期。 制造端:渗透率较低行业(低于50%)、自主率较渗透率与自主率全景手册低行业(低于50%):工业机器人、传感器、智能分拣、电动叉车、工业软件、产业互联网等;特别的,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传感器、智能分拣、电动叉车、工业软件渗透率、自主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风险提示:内外疫情反弹,内外需求修复低于预期,消费品更新周期低于预期,国内制造业投资、产业升级低华泰证券于预期;中美关系压力显著增大,市场避险情绪上升;灾害天气超预期,通胀上行压力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