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京沪高铁-601816-高铁浮动票价机制点评:浮动票价落地,弹性持续释放-201026

《中信证券-京沪高铁-601816-高铁浮动票价机制点评:浮动票价落地,弹性持续释放-201026(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京沪高铁-601816-高铁浮动票价机制点评:浮动票价落地,弹性持续释放-201026(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京沪高铁浮动票价机制落地,预计本线二等座、一等座和商务座票价上浮至上限对应收入增量5.6%、1.7%和1.8%,对应净中信证券利润增量10亿~11亿。 同时计划推出静音车厢、计次季票、重点旅客一站式服务及商务旅客专用等系列服务,差异化产品为票价进一步市场化奠京沪高铁定基础。 区位优势构筑护城河,料京福协同和票价市场化推动2025年净601816利润突破200亿,成长较为确定、继续推荐。 京沪高铁实施浮动票价,价格市场化迈出第一步,上限票价较目前增长8.1%、14高铁浮动票价机制点评.3%。 10月23日公司公告《关于优化调整京沪高铁票价的议案》,浮动票价落地解决需求不均衡和供需矛盾等问题、实现产品结构差异化和优质优价,公司决定对京沪高铁票价优化调整。 按照旅客对图定旅行时间、席别服务的不同需求合理调整票价,在目前商弹性持续释放务座1748元、一等座933元和二等座553元等单一票价基础上有升有降。 其中二等座和中信证券商务座票价浮动范围分别498元~598元、1748元~1998元,上限票价较目前增长8.1%、14.3%,2020年12月23日起实施。 黄金通道旅客周转量占全国6.6%,料10月本京沪高铁线客运量恢复至同比80%以上,年底有望同比转正。 作为连接京津冀、长三角核心经济带的黄金通道,2019年里程占比3.8%的京沪高铁旅客发送量、周601816转量占比全国6.0%、6.6%。 受新冠疫情严重冲击,2020高铁浮动票价机制点评H1公司本线客运量同比下降61.7%;跨线列车运营里程同比下降21.3%。 7月北京再次下调风险响应等级以来,本线客运量持续回升,料1浮动票价落地0月本线客运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0%以上。 考虑目前三大航票价降幅收窄至20%以内,分流影响弱化叠加弹性持续释放出行需求反弹,料春运前本线客运量有望实现同比正增长。 预计本中信证券线二等座、一等座和商务座票价上浮至上限对应收入增量5.6%、1.7%和1.8%,年化对应净利润增量10亿~11亿。 2011年6月京沪高铁运营以来一直执行单一票价,近5年来全线客运量CAGR15.2%,单日发送旅客峰值近80万人,实现产品结构差异化和优质优价成为亟需解决的课题,市场期待京沪高铁黄金航线释放票价弹性。 假设17辆编组占比40%,公司本线二等座601816、一等座和商务座座位数量占比约86%、10%、4%。 预计本线二等座、一等座和商务座票价上浮至上限对应收高铁浮动票价机制点评入增量5.6%、1.7%和1.8%,对应净利润增量10亿~11亿元。 积极推动差异化产品服务,为本线票价进一步市场化奠定基础,京福协同和票价市场浮动票价落地化推动2025年净利润有望突破200亿。 公司计划年底前试点“静音车厢”弹性持续释放服务、计次季票新型票制产品,同时尝试重点旅客一站式服务、为商务旅客提供专用安检通道、专属候车区等服务,差异化服务产品为票价进一步市场化奠定基础。 收购京福安徽后,公司由单一运营黄金线路向区域铁路网过渡,长三角核心城市间高铁网络日臻中信证券完善,客流量持续成长可期。 京福安徽协同带来运行图优化契机,料京福协同和票价市场化推动20京沪高铁25年净利润突破200亿。 风险因素:疫情控制不及预期,601816需求恢复、实际票价提升、成本控制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京沪高铁浮动票价机制落地,二等座和高铁浮动票价机制点评商务座上限票价增长8.1%、14.3%。 预计本线二等座、一等座和浮动票价落地商务座票价上浮至上限对应收入增量5.6%、1.7%和1.8%,净利润增量10亿~11亿。 同时计划推出静音车厢、计次季票、重点旅客一站式、商弹性持续释放务旅客专用系列服务,差异化产品为票价进一步市场化奠定基础。 料京福协同和票价市场化推动2中信证券025年净利润突破200亿,目前市值仅2725亿,合理市值给予25倍PE,上调至“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