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利率债周报:从《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修订,看金融监管趋势-201026

上传日期:2020-10-26 14:00:47 / 研报作者:明明章立聪 / 分享者:1005672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利率债周报:从《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修订,看金融监管趋势-201026.pdf
大小:93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利率债周报:从《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修订,看金融监管趋势-201026

中信证券-利率债周报:从《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修订,看金融监管趋势-201026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利率债周报:从《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修订,看金融监管趋势-201026(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利率债周报:从《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修订,看金融监管趋势-201026(26页).pdf(2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0月23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中信证券稿)》(下称“《中国人民银行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也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下称“《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两次重大法律修订,是否代表了相关部门对于银行的监管进一步加码了呢?考虑当前商业银行利率债周报的经营环境和未来挑战,监管走势又将如何发展?而官方的监管态度对于其他金融机构乃至整个市场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带着这些问题逐一进行分析。

通过梳理发现,两部重要法律的修订针对的主要是我国现行法律中缺失的已发布或实施的各种规章制度部分,填补了法律的空白地带从《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修订,并没有太多新的增量监管要求。

但预计部分重要条文依然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都产生不小的影响:第一看金融监管趋势,强化资本管理,两部法律均纳入宏观审慎评估。

《中国人民银行中信证券法征求意见稿》增加宏观审慎目标作为央行两大核心政策目标之一,未来央行可能会将MPA的指标要求进一步细化并作为规章制度正式发布,明确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与处罚标准。

第二,《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删除利率债周报利率限制规定,符合利率市场化的方向与原则。

真正地照顾到小微企业,为其量从《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修订身定制借贷方案,降低其负债成本。

第三,《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严限区域性银行跨看金融监管趋势区经营。

控制风险,鼓励商业银行扎根当地,巩固支农支小主力军的优势地位,构中信证券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四,数字人利率债周报民币正式被纳入法定货币形式。

虽然这次修改是一个相对滞后的调整,不能前瞻性指导央行和银保监会未来发布新的规章制从《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修订度,但可以从中看出了目前监管的核心精神――加快补齐监管制度法律短板,防范化解银行体系风险,支持金融服务实体。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修订维持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中国人民银行看金融监管趋势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的要求,再次释放官方的审慎态度。

从两部法律的修订来看,监管实质上并没有加码中信证券,从商业银行未来不良贷款的压力以及受到非标压降约束的情况来看,未来也并不支持监管进一步收紧。

一方面,疫情导致的经济增速下滑,利率债周报给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和资产质量上都带来冲击。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面临的非标压降压力从《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修订仍然较大。

如果监管继续收紧会加大商业银行的经营难度,甚至可能导致整个金融市场出现看金融监管趋势震荡。

中信证券考虑到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三年攻坚战即将收官,未来对于金融风险防控和风险处置工作的要求也由将此前的“攻坚”转为“常态化”。

这意味着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以便未来能充分稳定市场预利率债周报期,实现法制化、市场化的风险管理。

同时也要求积极支持商业银行的经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从《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修订总基调。

商业银行风险防控和处置工看金融监管趋势作的“常态化”对于金融市场其他机构乃至整个经济环境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对于实体经济来说,信贷向“三农”和小微倾斜,非标收中信证券缩压力暂缓,有助于改善企业融资境况。

商业银行回归本源,加强利率债周报对小微、普惠金融的支持和保障,更好地帮助企业纾难解困。

非标业务的监管要求不变,有利于商业银行继续按照自身节奏逐步压降非标从《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修订资产,短期内非标融资有望继续推动社融。

对于金融市场来说,“常态化”监管避免存量风险集中处置给金融机构带来的资本压力看金融监管趋势以及给企业、城投平台等融资主体带来的信用收缩压力,其他机构对于监管要求会有更为统一稳定的预期,调整好合适的存量整改与风险防控节奏,有望提振整体债市情绪。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