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10月进出口数据点评:价格上涨与外需释放短期支撑出口-211108

《中诚信国际-10月进出口数据点评:价格上涨与外需释放短期支撑出口-211108(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诚信国际-10月进出口数据点评:价格上涨与外需释放短期支撑出口-211108(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进出口额均有所回落,贸易顺差创新高。 10月份进出口额为5159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其中出口3002亿美元,同比增长27.1%,进口2156.8亿美元,同比增长20.6%,进出口增速均较上月有所回落。 实现贸易顺差845.4亿美元,较上月走阔177.8亿美元,创月度新高。 价格传导、欧美节前需求释放叠加疫情持续影响推动出口高增。 10月份出口额持续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原因造成。 一是出口价格持续走高带动出口额增长。 进口端价格以及国内PPI的持续高位运行对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逐步加大,根据海关总署10月20日公布的出口价格指数显示,9月份出口价格指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0.6%,较上月提高4.1个百分点,而出口数量指数增长8.4%,年内首次低于价格指数增速,考虑到10月份PPI再创新高,10月出口价格指数或将高位上行。 二是欧美节前备货需求的持续释放。 欧美节前备货持续影响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保持高速增长——箱包、服装、玩具以及家具同比增长分别为44.8%、24.7%、25%和14.4%。 三是疫情影响虽有弱化但影响仍在持续,疫情相关产品出口仍强势。 10月份全球新冠确诊新增1287万例,疫情相关出口仍保持增长趋势,同比分别含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和医疗仪器器械同比增长分别为7.2%和25.6%。 分区域来看,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均保持在较高水平,美国促销季更为前置,因此对美出口有所放缓,同比增速较9月份回落7.9个百分点;欧盟经济修复加快,需求改善,对欧盟出口增速较9月份加快15.7个百分点至44.3%;疫情对日本和东盟的影响显著弱化,对日本和东盟出口增速均小幅提高,分别为16.3%和17.97;经香港转口贸易同比增长21%。 进口量价分化持续,进口放缓趋势显现。 10月份除石油外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以下降为主,但整体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此外航运成本的持续走高也对进口形成较大的压力,叠加当前国内经济修复放缓的影响,大宗商品进口数量仍延续此前的下降态势。 10月份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均值较9月份上涨12.41%至4820,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上涨3.71%至3291.3。 10月份OPEC一揽子原油均价较上月上涨11.14%至82.11美元/桶,原油进口量同比下降11.2%,不过进口额大幅增长56.3%;Mylpic进口铁矿石综合指数10月均值较上月下降4.6%至119.3,低于去年同期,进口额同进口量降幅有所收窄;10月份大豆价格虽然有所回落,但在美国港口货物积压的影响下,进口大豆数量同比下降41.2%;在加强能源供应保障的背景下,进口煤炭数量大幅增长96.2%,进口金额同比增长高达2.92倍。 分国家来看,受欧美港口拥堵的影响,对美国和欧盟进口均有所回落,增速分别较上月回落12和1.8个百分点至4.6%和-0.7%;疫情对亚洲主要经济体的影响弱化,进口增长加快,对日本、韩国和东盟进口同比增长分别为9.9%、22.3%和23.1%;铁矿石价格持续,对铁矿石主要进口国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增速同比增速均显著回落,分别为24.3%和-0.1%。 海外疫情不确定性持续下我国出口仍有一定优势,量价回落背景下进口或将持续放缓。 近期主要经济体的三季度经济增长数据显示,多数经济体增长低于预期,全球经济增长或从快速恢复期转为稳步恢复期。 需求的放缓或将对我国出口的高速增长形成一定的制约,此外多数出口大国疫情的缓解也将弱化我国的出口替代效应。 尽管全球范围内疫情相对缓解,但是部分国家在重新放开管控措施后再度爆发疫情,考虑到冬季疫情的影响或将加大,我国出口保质保量的优势在疫情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仍将对出口形成较大的支撑,同时价格的传导或将对出口额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 因此年内至明年初我国出口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从进口看,多数大宗商品价格进入下行通道,不过海运的紧张以及国内需求的走弱将对进口量形成较大的制约,因此后续进口放缓或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