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财信证券-固定收益深度报告:未来信用利差如何演绎?-201202

上传日期:2020-12-02 14:56:32 / 研报作者:袁闯 / 分享者:1005672
研报附件
财信证券-固定收益深度报告:未来信用利差如何演绎?-201202.pdf
大小:1167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财信证券-固定收益深度报告:未来信用利差如何演绎?-201202

财信证券-固定收益深度报告:未来信用利差如何演绎?-201202
文本预览:

《财信证券-固定收益深度报告:未来信用利差如何演绎?-201202(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信证券-固定收益深度报告:未来信用利差如何演绎?-201202(20页).pdf(2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信用利差通常可被分解成流动性溢价、信用风险溢价及其他溢价三部分,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

流动性溢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货币政策、监管政策与资金面松紧程度,经济周期与融资环境主要通过信用风险溢价影响信用利差,信用风险事件冲击通常会导致信用利差出现阶段性快速走阔。

此外,信用债供需两端的力量对比也会对信用利差造成影响。

信用风险事件的冲击下,短期内信用利差承压。

近期多起信用风险事件爆发,短期内信用利差承压。

一是市场信心受到显著冲击,抬升信用风险溢价。

二是机构投资者提高信用债入库标准,许多信用债将面临更高的流动性溢价。

三是银行间质押式回购中质押券标准提高,增大信用利差的走阔压力。

随着市场情绪的修复,高等级信用债的信用利差有望逐步回落,低等级信用债信用利差回落较缓、幅度较小。

当前宏观与政策环境不同于15-16年过剩产能行业违约潮及18年民企违约潮时期,当前经济持续复苏,需求逐步回暖,企业盈利仍在向上周期;货币政策虽在总量上已有边际收紧趋势,但始终强调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推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金融资源较少的中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企业,信用环境依然宽松。

另一方面,监管层积极维护市场平稳,避免风险的传导蔓延,并增强投资者信心。

综合来看,在债市打破信用刚兑叠加经济增速中枢下行的背景下,信用违约事件后续还将继续出现,但个体信用风险放大至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仍然较小,对于信用债市场无需太过悲观。

中期信用利差有中枢抬升的压力,等级间分化加剧。

宽松政策将逐步退位,流动性溢价缓慢上升。

第一,货币进一步宽松的必要性明显降低。

第二,跨周期调节的政策思路要求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

第三,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需要稳住宏观杠杆率。

第四,从政策层的表态来看,对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视度提升。

弱信用资质主体的信用风险溢价面临较大的上行压力,等级间利差趋于扩大。

实体信用扩张速度放缓将加大企业再融资的难度,信用风险溢价整体承压。

且当前信用利差处于历史低位附近,对信用风险的定价或不够充分,一旦外部融资环境不再友好,信用利差受到的保护不足,有走阔的动力。

在信用紧缩之时,通常融资能力较弱的主体受影响更为严重,弱资质企业的现金流将遭遇更大压力,信用风险容易加速暴露,等级间利差趋于扩大。

新冠疫情对不同市场主体的冲击程度也不均等,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化加剧。

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也进一步加剧信用分层。

投资建议:近期多起国企校企违约事件对传统的信用定价体系构成冲击,债市投资者需更加重视对发债主体本身资质的研究,加强对信用风险的把握,寻找地方经济实力雄厚、主体财务稳健等有利因素支持下的核心资产,平衡好风险与收益,并控制好久期。

当前违约事件风波余震未退,建议市场参与者持谨慎态度,短期内规避高风险的地区和受波及较深的行业,但可关注在信用风险事件冲击中被连带错杀的优质信用债,把握相对确定的超跌反弹机会。

(1)城投债仍是主流选择。

当前信用违约事件频发,尾部区域风险或将有所上升,建议选择经济财政实力较强地区适度下沉信用资质,获取更高票息,如江苏省、浙江省等东部经济强省。

此外,经济实力中上游且城投信用利差偏高的部分中部省份也值得关注,如湖南省,建议对此类区域中省级及地市级核心城投平台进行挖掘。

(2)产业债方面,未来经济复苏是主要逻辑,建议选择受益于经济复苏的行业,投资行业中经营状况良好、财务稳健的公司,对信用资质下沉持谨慎态度。

优先选择高信用资质的央企和国企,但也要避免盲目标签化,应通过扎实的基本面研究,甄别出高信用资质国企与弱信用资质的僵尸国企。

风险提示:基本面修复不及预期导致信用风险加剧,政策超预期收紧导致企业融资环境恶化,债基赎回压力增大导致信用债大幅折价。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