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粤开证券-2021年度策略展望:粤开金牛奋蹄升,A股扬帆风起时-201206

上传日期:2020-12-07 08:28:14 / 研报作者:殷越陈梦洁 / 分享者:1005593
研报附件
粤开证券-2021年度策略展望:粤开金牛奋蹄升,A股扬帆风起时-201206.pdf
大小:185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粤开证券-2021年度策略展望:粤开金牛奋蹄升,A股扬帆风起时-201206

粤开证券-2021年度策略展望:粤开金牛奋蹄升,A股扬帆风起时-201206
文本预览:

《粤开证券-2021年度策略展望:粤开金牛奋蹄升,A股扬帆风起时-201206(4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开证券-2021年度策略展望:粤开金牛奋蹄升,A股扬帆风起时-201206(44页).pdf(4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策略展望:金牛启程,奋蹄4300点区域2021辛丑年即将到来,天干五行属“金”,农历属牛年,所以辛丑年将迎来“金牛”。

我们判断经济将持续强势复苏,政策面三重共振,资金面维持充裕,A股涨势有望延续。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篇之年,“金牛”奋蹄,正是扬帆风起时。

周期的视角:资本市场、库存与盈利周期1990年12月深交所开启试营业,上交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股市正式开始运行,至今已走过30个年头。

如果从1990年开始画一条指数趋势线,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股市也是在大的上行趋势中运行。

我们把菲波纳契神奇数字“5”作为资本市场周期年限长度,A股已经历了6个完整周期,2020年是上一轮周期的结束,同时也是新一轮的开始,参考过去几轮资本市场周期走势,2021年A股或将迎来“新牛市”。

(周期走势及特征详见正文分析)补库存周期开启,强化盈利加速修复,盈利仍将是明年估值提升的主要驱动。

工业企业库存周期大约为3-4年一个周期,上一轮库存周期在2019年年底呈现拐点,补库周期开启,未来随着疫苗研发持续推进以及经济加速恢复,国际油价有望企稳,工业需求有望提升,带动工业品价格中枢上行,PPI后续上行的确定性相对较强。

从盈利周期的角度看,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大概也呈现3-4年的周期。

上一轮盈利周期的高点出现在2017年的一季度,考虑到2020年年初公共卫生事件打乱了本轮上行周期的节奏,高点到来的时间将延后两个季度左右,明年经济预期向好,内外需共振有望带来需求强劲上行,预计2021年A股盈利修复有望加速,并在三季度前后达到本轮上行周期的高点。

技术的视角:沪指有望上行至4300点区域明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及国内十四五开局之年政策红利驱动下,叠加疫情控制后低基数高增长的行业业绩增速背书,三重看多因素下明年上证指数底部运行空间将有所抬升,有望从今年2月份的低点2440点区域升至3000点区域。

上证指数运行高点有三个预期区域:第一阻力区域在3700点区域;第二阻力区域为上证指数4000点区域;第三个预期点位约在4300点区域。

行情发展的节奏:上半年确定性相对更高从经济增长情况、政策节奏、流动性、企业盈利预期、外部环境五个角度进行考量,上半年行情的确定性相对更高:经济方面,国内经济复苏方向较为确定,经济增速可能会前高后低,短期制造业、消费、服务业将会成为经济的主要驱动因素。

政策方面,更强调中长期结构性的优化,财政、货币政策灵活、缓慢、有序回归常态,短期大幅收紧的概率较低。

流动性方面,由于总量政策的逐步退出,放水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弱,但考虑到外资流入的大趋势以及社会财富的配置重心从房产向金融资产转移,流动性环境也不会出现大幅收紧,预计上半年的流动性要好于下半年。

外部环境方面,新任美国总统将于年初上任,整体外交态度将相对理性及开放,短期有助于提升A股的风险偏好。

盈利周期方面,上半年A股盈利修复的确定性相对更高,为行情开展提供业绩支撑。

进入到下半年,首先从国内来看,经济增速大概率将出现一定程度放缓,前期的政策将有序退出,叠加盈利与库存周期高点,行情的不确定性因素有所增加。

估值方面,如果上半年行情向好,估值水平有所抬升,后续市场风险收益比的吸引力将会下降,部分资金可能会选择获利了结,市场存在一定抛压。

其次从外部环境看,考虑到新任总统当选并不会改变美国全面遏制中国发展的基本战略意图,中美经贸关系具有复杂性与长期性,同时国外公共卫生事件仍有反复,外部因素依旧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否极泰来:21年经济回归内生增长短期内,疫后需求与GDP同步反弹趋势较为确定,但随着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中长期来看总需求回到内生增长轨道。

2021上半年,在修复总基调和低基数下的经济有望维持高增长,而下半年增速将有所放缓,逐步回归到5-6%左右的增速区间,预计全年实现8-10%的增长。

具体看三驾马车,消费以修复为主线,可选、服务、汽车是主驱动力;投资重心从地产、基建切换至制造业;出口增速预计略降,汇率仍相对强劲。

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财政和货币政策将灵活、缓慢、有序回归常态乘风破浪:政策面三重共振助推市场上行国内政策方面,“十四五”规划指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各行业规划将在明年陆续出台,相关产业链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机会。

科技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率先落地,优先关注硬科技、新能源、大消费和高端装备制造相关板块投资机会。

国外政策方面,美国大选尘埃落定,拜登将实施更加理性开放的外交态度,市场风险偏好短期上行,但也要注意拜登主张的对大企业加税政策,可能造成市场大幅波动影响。

资本市场方面,A股改革持续推进,目前仍处监管宽松创新周期,直接融资比例提升利好资本市场,全面实施注册制和退市制度完善将显著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逐步完善,有望提升市场热度,推动市场上行。

资金面:A股净流入有望达3000亿元左右增量资金方面:居民财富结构变化、外资持续配置、保险养老金入市将成为A股主要的增量资金来源。

预计2021年全年,A股增量资金将达15000亿元,包括:居民财富结构变化约8000亿;北上+QFII约4000亿;保险、养老金等资金继续入市约3000亿。

分流资金方面:南下港股通配置、IPO和产业资本的解禁、减持将成为主要的分流资金来源。

预计2021年全年,A股分流资金约12000亿元,包括:港股新经济股吸引力增强分流约3500亿;随着全面注册制的逐步落地,IPO预计分流约4000亿;产业资本解禁、减持压力仍然存在,预计分流约4500亿元。

预计2021年全年,中性情况下A股有望在保持供需平衡的基础上略有充裕;乐观情况下A股净流入或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的水平。

新形势下A股的发展路径――类比美股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可以从经济增速、产业结构、投资者结构几个方面类比70-8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宏观经济也催生了70-90年代美股的10倍牛市,勾勒出美国由制造业驱动向服务业驱动的模式转换的大体路径,而引领市场行情的板块主要集中在消费、科技和金融领域。

从企业微观角度,A股大消费板块可类比美股“漂亮50”,宏观因子变动引起的估值回落,及企业盈利的相对优势减弱是两大回调主因。

中短期维度,目前A股正处于盈利持续增长、信用逐步见顶的区间,消费、医药等大消费短期主要关注信用变动对估值的影响,警惕部分疫情冲击较小的子行业在未来信用收紧后回落。

低基数下,可关注前期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旅游、酒店、珠宝、家居、纺织等可选行业明年上半年的复苏机会。

长期来看,龙头企业由于盈利较稳定,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较大,中长期关注“核心资产”品种,如白酒、化妆品等。

美股科网牛市起于宏观经济环境的高增长低通胀、科技周期进入计算机时代,以及政策方面利好不断,止于美联储加息、微软垄断案、互联网行业竞争格局变化等,拥有优质商业模式、业绩可持续的科技企业拥有较好的股价表现。

短周期来看,目前市场处于周期轮动逻辑中,科技成长全面行情仍需等待。

个股选择方面,类比科网行情,拥有优质商业模式、业绩可持续的科技龙头企业有望拥有较好的股价表现。

长周期来看,类比美股科网行情,科技类行业增长动力源于政策和产业技术驱动,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十四五”政策预期较高且受风险偏好抬升影响较大的板块值得关注。

配置方向:均衡配置顺周期、消费、科技三条主线短期来看,当前的顺周期行情虽然有所分化,但基于宏观经济持续复苏这一支持,周期性行情依旧将成为跨年行情的重要推动。

从中长期视角来看,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经济转型升级之下,对科技和消费形成长期利好。

内外需提振,经济增长逐渐回归内生增长轨道,2020年低迷需求的修复有望成为2021年增速的支撑,顺周期板块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低基数叠加需求持续复苏,再综合一季度的元旦、春节假期因素,前期受公共卫生事件冲击较大的休闲服务、餐饮旅游等可选消费行业在上半年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带动估值进一步修复。

消费、医药龙头作为A股的核心资产,盈利整体较为稳定,可以长期看好,逢低布局。

科技成长方面,中长期景气上行叠加是“十四五”规划重点方向,长线关注新能源汽车和优质成长股等。

信用边际收紧将带动利率提升,资产负债两端持续改善,叠加资本市场改革加速推进等一系列政策刺激下,场外资金进场率提升,整体利好大金融板块。

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下行,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外围环境超预期走弱。

展开>> 收起<<
相关研报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