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水泥行业:发货整体下滑而区域继续分化,熟料进口料仍保持增长态势-201207

《中信证券-水泥行业:发货整体下滑而区域继续分化,熟料进口料仍保持增长态势-201207(3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水泥行业:发货整体下滑而区域继续分化,熟料进口料仍保持增长态势-201207(39页).pdf(3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发货整体下滑,降温降雪下北方继续下滑,天气好转下南方发货有所恢复;库存低位略升,全国价格继续上涨,但同比仍低于去年同期。 本周行业出货环比继续下滑,全国范围出货率76.1%,环比-3.1pcts,去年同期(12月第一周)为79.0%;区域上看,华南/华东/西南/华北/华中/西北/东北出货率为102.8%/92.8%/85.5%/75.6%/70.5%/32.2%/12.5%。 其中,东北本地需求基本结束,西北进入淡季后发货持续下滑;华东、华中、西南天气好转下发货有所恢复;华南整体继续销大于产。 本周库存环比略升但仍保持低位(全国平均库容54.9%,环比+1.5pcts),除西南、华南外库存均有所上升,西南库存低于去年同期。 本周全国高标水泥吨价格为454.5元(环比+0.3元),其中华南(环比+7元至520元)环比上涨,全国均价较去年同期低15.2元。 2020年进口熟料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21年熟料进口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1-10月全国进口水泥熟料2290万吨,同比+39%,我们预计2020年全年进口熟料将达到约3000万吨。 2017年以来进口熟料呈现快速增长(2017-2019年进口熟料分别同比+1869%/+1355%/+80%),在承载进口水泥主要区域华东的水泥产量整体较稳定的情况下,我们认为进口熟料持续高增主要为2017年后本地熟料与进口熟料价差较高所致(每吨约100-150元);此外,疫情对输出国本国需求造成影响,进一步刺激了对中国水泥的出口。 考虑目前价差仍处于较高水平、海外疫情仍未得到明显遏制,我们预计2021年熟料进口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各地陆续下达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及采暖季错峰生产方案,错峰生产料整体保持力度。 近日京津冀、长三角、河南等地陆续印发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方案明确了4Q20及1Q21对于污染物浓度及污染天数的控制目标,并要求全面完成压减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既定任务目标,实施绩效分级差异化减排。 此外,内蒙古等地下发了采暖季错峰生产方案的安排,明确了错峰生产的实施范围和实施时间,以及相关的执行措施。 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行动方案虽明确实施绩效分级差异化减排,但由于A级企业的排放阈值标准较高,我们认为能够完全自主减排的生产线数量较少,大部分生产线仍需按照《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进行减排;同时从已出台的采暖季错峰生产方案看实施范围和时间不减,我们预计今年秋冬季的错峰生产及环保临停将整体保持力度。 剔除雨水因素需求继续强劲,库存低位运行,全国价格仍在上行通道;国内水泥市场区域分化,北方市场逐步进入淡季,南方市场正处于旺季,景气料持续至明年春节前。 下半年看,考虑积压的需求料将持续释放,逆周期调节下投资强度继续复苏,以及灾后重建相关投资提升,我们预计2H20水泥需求将继续回升,持续性看预计行业景气持续至明年春节前;价格上看,预计北方区域保持稳定,华东华南价格逐步回升至高位;从盈利上看,由于一季度需求从淡季后移至旺季,下半年企业盈利同比料有更好表现。 区域上推荐仍处旺季赶工阶段、量价均处于上升通道的华南、华东区域。 风险因素:雨水等天气扰动;疫情控制不及预期;逆周期政策不达预期等。 投资策略:发货整体下滑,降温降雪下北方继续下滑,天气好转下南方发货有所恢复;库存低位略升,全国价格继续上涨,但同比仍低于去年同期。 2020年进口熟料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21年熟料进口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各地陆续下达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及采暖季错峰生产方案,错峰生产料整体保持力度。 剔除雨水因素需求继续强劲,库存低位运行,全国价格仍在上行通道;国内水泥市场区域分化,北方市场逐步进入淡季,南方市场正处于旺季,景气料持续至明年春节前。 全年看预计全国整体需求将保持韧性;在供给端仍有较强控制力下,预计全年价格仍将保持高位区间,销量小幅增长,行业整体盈利保持稳健。 标的上仍处旺季赶工阶段、量价均处于上升通道,且长期需求空间稳健的华南、华东区域,推荐龙头优势凸显的华润水泥控股(H)、海螺水泥(A/H)、华新水泥、中国建材、塔牌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