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金融服务行业第二张个人征信牌照申请获受理点评:前路还长-201207

《中泰证券-金融服务行业第二张个人征信牌照申请获受理点评:前路还长-201207(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金融服务行业第二张个人征信牌照申请获受理点评:前路还长-201207(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12月4日,央行官网显示,中国人民银行受理了朴道征信有限公司(筹)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等规定,现将朴道征信有限公司(筹)相关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限为2020年12月4日至2020年12月10日。 这预示着继百行征信之后,第二张市场化的个人征信牌照或将落地。 点评:释放推进国内征信体系市场化建设的信号,完善我国的金融基础设施。 国内个人征信行发展的推进较为缓慢,目前国内具备个人征信牌照的机构仅有两家,分别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央行征信)和百行征信有限公司。 2015年1月,监管部门允许8家社会机构开始个人征信试点,在试点三年之后,这八家机构均未获得个人征信牌照,主要原因在于各家都在开展征信数据的应用业务,存在利益冲突,缺乏征信机构的中立性。 最终在2018年2月,新成立的百行征信获得第一张市场化个人征信牌照,互金协会持有百行征信36%的股权,参与试点的8家机构分别持有8%的股权。 在百行征信开业两年后,朴道征信有望成为第二家获得个人征信牌照的市场化机构,表明监管对征信行业仍保持开放态度,推进征信业务的市场化。 国资背景企业占主导地位,尝试建立多层次的征信体系。 从公示信息来看,朴道征信的股权构成为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5%;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5%;北京小米电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持股17.5%;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7.5%;北京聚信优享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5%。 相比百行征信由央行的互金协会直接持股,朴道征信的市场化程度有所提升,但大股东仍是国资企业。 此外,朴道征信董事长赵以邗为现任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央行的影响力仍在。 朴道征信的股东背景也显示了较强的地方属性,参股股东均为北京企业,尤其是大股东北京金控由北京国资委设立,集团旗下有多家金融牌照企业,通过地方国资委牵头,结合金融牌照、产业、场景和技术的股东背景,探索个人征信机构的差异化发展,与央行征信和百行征信在数据来源和数据产品上形成互补。 头部互联网公司自建征信体系,征信机构的数据厚度有待提升。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渗透产生了大量的征信数据,而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平台效应使数据集中沉淀,数据维度多、频次高,在数据获取上具有明显优势。 头部互联网公司通过数据和业务闭环,形成快速迭代的自有征信体系。 相比之下,持牌的个人征信机构的数据来源主要来自金融机构报送和政府机构数据等,数据的维度和更新频次远低于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征信体系,尤其在长尾客户的征信数据覆盖上,持牌征信机构的数据厚度有待提升。 截止2019年,央行征信覆盖人群数量达到9.9亿,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来自金融机构的信贷信息、公共事业缴费信息以及行政许可与处罚信息、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等公共信息。 根据百行征信官网数据,截止2020年5月22日,百行征信覆盖个人信息主体超8500万人,信贷记录22亿条。 除了信贷类信息,还对接了公安身份信息、运营商手机信息、银行卡信息、航空出行信息、铁路出行信息、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和互金逃废债信息等9类金融替代信息,并与地图地址信息、地方政务信息、生活服务信息等5类信息源达成合作意向。 个人征信行业展望:从制度建设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推动征信体系的建设,预计过程较缓慢。 从海外成熟市场经验来看,个人征信涉及的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较多,监管部门覆盖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横跨金融行业和非金融行业,具体涉及征信数据标准制定、数据采集流程规范、个人隐私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 目前国内相关的制度建设仍处于早期阶段,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相关行业规则,引导行业发展。 今年以来,个人信息安全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均出台了相关政策,制度完善正在进行中。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为监管带来新的考验,全球各国都在研究和出台相关政策,保护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也为征信行业带来新的机遇,目前,已有不少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机构通过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在保护各方数据安全和客户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价值。 未来,征信机构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打通数据壁垒,推出定制化的征信数据产品,满足下游对征信数据应用的需求。 风险提示:征信行业制度建设进度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