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金证券-汽车行业10月汽车产销分析:产销降幅收窄,恢复态势向好-211110

《华金证券-汽车行业10月汽车产销分析:产销降幅收窄,恢复态势向好-211110(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金证券-汽车行业10月汽车产销分析:产销降幅收窄,恢复态势向好-211110(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10月产销继续恢复,同比降幅收窄:据中汽协11月10日发布的数据,2021年10月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33.0万辆和233.3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2.2%和12.8%,同比分别下降8.8%和9.4%,降幅比9月分别收窄9.1和10.2个百分点。 2021年1-10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58.7万辆和2097.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6.4%,增幅相较1-9月分别回落2.1和2.3个百分点。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1年9月“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24,同比下降20.5%,环比下降9.5%,库存系数连续4个月位于警戒线下方。 高端豪华&进口品牌库存系数为0.87,环比下降21.6%;合资品牌库存系数为1.26,环比下降6.0%;自主品牌库存系数为1.45,环比下降3.3%。 ◆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新高: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8.3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 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9万辆和31.6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完成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1.5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辆和47辆,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1.5倍。 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6.6万辆和254.2万辆,同比均增长1.8倍。 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3.2万辆和210.5万辆,同比均增长1.9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43.3万辆和4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和1.4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40辆和953辆,同比分别增长45.3%和44.8%。 在政策支持以及供给驱动下,我国新能源车产业链逐渐成熟,多元化新能源车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有望继续保持超预期的高增长。 ◆乘用车产销同比降幅收窄:10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98.8万辆和200.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2.5%和14.6%,同比分别下降4.7%和5.0%,降幅相比9月分别收窄9.2和11.5个百分点。 细分车型来看四类车型产销均呈现下降,但降幅均明显收窄。 1-10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64.8万辆和168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6%和8.8%,增幅相较于2021年1-9月分别回落2.1和2.2个百分点。 与2019年1-10月相比,乘用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2.3%和1.9%,降幅比1-9月分别收窄0.6和0.8个百分点。 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92.5万辆,同比增长9.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7.5%,比上年同期增长6.2个百分点。 2021年1-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738.7万辆,同比增长28.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8%,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 由于中国乘用车市场正逐步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竞争加剧,分化将成为未来自主品牌的主旋律,技术薄弱、新车推出缓慢、规模较小的品牌将逐渐被淘汰出局,市场份额将加速向长城、吉利等拥有品牌及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集中。 ◆商用车产销同比大幅下降,排放政策切换影响持续:10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4.2万辆和32.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0.0%和2.5%;同比分别下降26.9%和29.7%,降幅比9月分别收窄8.3和3.9个百分点。 分车型看,客车、货车均呈现下降,但降幅均有所收窄。 与2019年同期相比,商用车产销同比下降4.3%和8.9%。 1-10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93.9万辆和409.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3%和2.5%,其中产量降幅扩大2.3个百分点,销量增速由正转负。 与2019年同期相比,商用车产销分别同比增长14.8%和17.8%,产销量增幅较1-9月分别回落1.8和2.7个百分点。 据第一商用车网数据:10月重卡销量为5.3万辆,同比下降61.1%。 今年1-10月,重卡行业累计销量达到128.6万辆,同比下降6.4%。 主要车企中国重汽重卡9月销量1.3万辆,同比下降61%,月销实现四连冠;1-10月,中国重汽累计销售重卡26.45万辆,同比下降7%。 由于重型柴油货车国六排放法规于2021年7月1日实施,市场需求波动较大,重卡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前高后低现象。 ◆投资建议:2021年10月汽车行业芯片供应形势转好,产销量同比降幅收窄,汽车产销继续呈现恢复态势。 芯片供应较9月相比虽略有缓解,但仍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求,汽车产销仍有压力。 但新能源车产销连续创新高,月销量已接近40万辆,全年产销量大概率会再超预期。 我们重点推荐三条主线:(1)新品周期强劲的自主品牌龙头:长城汽车、比亚迪。 (2)与电动智能化产业链紧密相关,成长确定性高的零部件企业:德赛西威、三花智控、星宇股份、玲珑轮胎。 (3)业绩有望超预期的重卡企业:中国重汽。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车用芯片短缺影响;国六排放法规实施后下半年重卡产销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