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专题报告:20世纪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变革-201208

《华安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专题报告:20世纪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变革-201208(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专题报告:20世纪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变革-201208(18页).pdf(1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主要观点:Woodford教授的论文《RevolutionandEvolutioninTwentieth-CenturyMacroeconomics》较好的阐述了20世纪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我们组织翻译了该论文,希望对读者理解宏观经济现象有所帮助。 二十世纪,经济学发展成了一门独立学科,经济思想经历了很大的进步。 如果要阐明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商业活动总体水平的波动,通货膨胀、利率和汇率的决定因素,以及政府政策的影响,例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汇率政策——主要考虑其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在经济学的应用领域中,宏观经济学在现代经济学课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而阐述它的进展远远达不到透明,以至于它至今仍然是一个合适的话题。 同时,它也是二十世纪最典型的发展。 凯恩斯提出了一种萧条经济学理论,该理论著名地断言,不能依赖市场机制从衰退中自发反弹,并主张公共支出,最好是政府预算赤字,以刺激需求。 最重要的是,它从科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框架,可以用来计算政府支出和对特定数额征税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从而估计所需干预的规模。 19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熟后,被认为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彻底挑战,虽然“新古典综合理论”使战后凯恩斯主义者坚持认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理论之间没有根本的不相容性,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的不完整性继续推动着重要的批判和完善工作。 在经历了几十年相对稳定的物价之后,以及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思想开始付诸实践后不久,长期通货膨胀作为一个经济问题的出现,突显了实际政策分析中使用的稍微过于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的一个致命弱点。 这是它相对忽视了需求刺激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 经历的第一波批评是货币主义,通过政策变动的短暂调整时期,证明了失业率和工资或者价格的通胀率之间的反向关系,打通了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之间的联系。 凯恩斯主义经历的第二波冲击是理性预期,把预期加入模型,显而易见地代表了一种通过协调达到跨期均衡概念的扩展性工作。 凯恩斯主义经历的第三次攻击来自于真实商业周期理论(RBC),在解释经济波动时,对货币或金融因素以及任何名义变量都不重视,货币二分法成立,推倒了前面不靠谱的假设,开始采用更多参数进行预测。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所谓的“新古典综合理论”的发展,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重要内容与“20世纪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其他要素相结合,实际扰动可能作为经济活动短期变化的最终来源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与货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模型完全相反。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研究的日益专业化,和其他领域一样,微观经济学家和宏观经济学家之间的分歧可能越来越尖锐。 经济学中涉及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问题的各个细分领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需要各个领域研究方法之间的共识,来增加宏观经济学和其他细分领域之间的联系。 风险提示本文结论基于海外文献,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