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证券-11月通胀数据点评:PPI上下游传导不畅,预计CPI将触底回升-201209

《东兴证券-11月通胀数据点评:PPI上下游传导不畅,预计CPI将触底回升-201209(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兴证券-11月通胀数据点评:PPI上下游传导不畅,预计CPI将触底回升-201209(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2020年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 5%,环比上涨0.5%;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跌0.5%。 ,环比下跌0.6%。 主要观点:PMI价格指标大幅上升,市场低估PPI环比上升幅度,环比大幅跳升0.5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普遍回暖。 PMI价格指标预示PPI环比回升,PMI出厂价格由10月53.2上行至56.5,PMI原材料购进价格由58.8上行至62.6,市场低估了而PPI环比上升幅度。 从行业看,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和供暖需求影响能解释石化相关行业、煤炭和燃气供应行业上涨,但金属、非金属、纺织业、纸制品等也上涨明显,且涨幅扩大,市场需求普遍回暖,工业品价格多数回升。 上游或已过热,涨价开始向中游传导,但预计向下游传导不畅,中下游企业或承担剪刀差。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下半年以来购进者价格环比涨幅持续大于0;11月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24个,比上月增加12个,上涨面达六成,上游涨价开始向中下游传导,但下游传导不畅,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1%,远低于生产资料涨幅。 而从CPI中消费品价格看,11月环比-0.8%,同比-1%,仍然处于通缩区间,国内居民需求难以支撑下游涨价。 上下游分化原因有三,一是上游大宗商品供给很多在国外,受疫情影响较大,供给收缩至价格上升;二是国内外需求支撑,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供应全球,工业增加值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有过热迹象;三是上下游集中度不同,议价能力不同,上游集中度高,议价能力强,而下游较分散,议价能力弱。 根据核心CPI连续5个月走平,整体看居民需求仍未恢复正常,难以支撑价格上涨;工业量产生活用品供给恢复好于需求,价格疲弱,涨价多几种在医疗、宅经济及人工成本相关领域。 核心cpi环比下降至0.1,与去年相同,同比走平,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全为新涨价影响,显示居民消费需求虽有所恢复但仍离正常化仍有距离,需求疲弱下相关商品和服务难以涨价;非食品价格环比看,只有衣着类消费价格上涨,冬装新品上市叠加拉尼娜效应,服装价格上涨0.4%,但同比看仍下降,显示衣着类消费受疫情影响较大,旅游出行相关受淡季影响下降。 同比看,医疗保健(疫情下利好)、教育文化娱乐(宅经济)及其他用品服务(疫情导致人工成本上升)涨幅居前。 猪肉价格和鲜菜价格下跌是主因,节前需求旺盛,预计带动猪肉、蔬菜和水果等价格回升,CPI或已触底。 猪肉和蔬菜影响CPI下降0.44,占比88%,是CPI下跌的主要原因;从猪周期看,猪肉进入下行周期,但春节前进入消费旺季,猪肉需求季节性回升,猪肉供给虽持续改善但短期内稳定,短期内节前需求回升幅度大于供给,预计12月猪肉价格会止跌回升;蔬菜方面,鲜菜供应充足,鲜菜价格跌幅超过高频数据,是CPI超预期的原因之一,下半年以来蔬菜价格高位运行,12月蔬菜价格通常季节性回升,对cpi贡献增加;水果价格环比0%,但高频数据显示水果仍在涨价中,12月水果价格较往年偏高,季节性回升将拉动CPI上升,综合来看CPI或许已经触底。 11月通胀数据重现CPI和PPI分化,走平的核心CPI可能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中国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当前通胀数据既难以撼动货币政策,也暂时难以扰动通胀预期,因此预计对债市影响有限,短期看债市主线仍在资金面。 近期政策呵护倾向明显,资金面有所宽松,年底债市或现交易性机会。 12月财政支出有望加速,资金面压力有所缓解。 短端DR007相对稳定,近期主要矛盾是同业存单利率,超过MLF利率较多,央行超预期投放MLF,触发因素可能是同业存单利率,央行表态叠加财政支出加快,同业存单利率可能将触顶,上行空间不大,资金面维持稳定,预计债市迎来一波交易性机会。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