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11月进出口数据点评:疫情与中美关系或主导明年外贸走势-201209

《中诚信国际-11月进出口数据点评:疫情与中美关系或主导明年外贸走势-201209(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诚信国际-11月进出口数据点评:疫情与中美关系或主导明年外贸走势-201209(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出口超预期增长,进口增速小幅放缓。 从11月份进出口数据来看,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6%,涨幅上升5.2个百分点。 其中,在欧美疫情再度加剧背景下,中国替代再度强化,出口同比增长21.1%,涨幅较上月走阔9.7个百分点;10月份进口同比增长4.5%,增速较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 当月实现贸易顺差751.3亿美元,较上月增加169.9亿美元。 欧美疫情加剧中国替代强化,疫情相关产品出口再度加快。 11月份,疫情欧美疫情再度加剧,多国再度开启了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封城”政策,海外供给受挫,中国产品替代作用再度强化。 从出口产品来看,疫情防控产品如纺织类防疫产品和医疗器械扭转了增长放缓的趋势,含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同比增长20.96%、医疗器械同比增长38.21%;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宅经济”商品出口保持增长,如服装、玩具和家具等出口同比增长3.6%、49.91%和41.92%,“宅经济”商品中便携式电脑与平板电脑出口同比增长分别为37.27%、67.41%;此外,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显著加快,同比增速分别为21.1%、25%。 分区域来看,出于基数较低的原因,对美出口增速持续保持高位,同比增长43.1%,较上月大幅上升24.4个百分点;欧盟多国再度封锁,在当地供需缺口加大情况下,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速转负为正,较上月提高15.6个百分点至8.6%;对日本出口保持稳定,同比增长5.6%;经香港转口贸易在同期低基数以及香港社会稳定的背景下,改善趋势持续,同比增长12.08%,较上月提高7.7个百分点;同东盟贸易继续保持向好趋势,同比增长9.99%,较上月提高2.7个百分点。 落实中美贸易协议背景下对美进口持续高位,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支撑进口。 从进口产品来看,11月份,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均有所上升,但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仍落后去与年同期,原油进口数量与去年相当,但在价格处于低位区间的背景下,进口金额同比下降-34.4%;基建发力对钢材消费持续提高,同时国际供给受限,铁矿石价格持续提高,故铁矿石数量进口同比增加8.27%,但进口金额同比大幅增长43.4%;进口大豆数量增速有所回落,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中美贸易开始缓和,基数较高所致,故进口增速回落24.8个百分点。 分区域来看,从当前中国进口美国商品进度来看,受疫情等客观因素使得落实中美贸易协议中的承诺进度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当前我国为显示诚意,仍加快对美进口进度,对美进口继续保持高位,同比增长32.7%;对欧盟进口则在疫情加剧背景下,同比增速下降4.5个百分点,为4.5%;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地区如日本、韩国和东南亚,进口增速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1.7、5.3和9.5个百分点为7.1%、5.9%和9.3%。 短期内进出口仍有韧性,疫情与中美关系或将主导明年外贸走势。 从出口来看,欧美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PMI均有所回落,但仍处于景气区间;日本在疫情控制有效情况下,PMI延续上升趋势。 我国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生产保持高位,有效弥补了海外供给不足的缺口,中国替代的作用强化,新出口订单指数持续提高,短期内出口仍有韧性。 从进口来看,进口PMI指数时维持在荣枯线以上,不过疫情反复对海外供给产生一定的冲击,短期内对疫情重点区域的进口仍将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过在弥补中美贸易第一阶段承诺的背景下,对美进口持续加大,同时国内经济持续修复,国内宏观经济基本面仍将对进口形成一定支撑,故短期内进口或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展望2021年,随着各国疫苗陆续投入使用,未来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或逐步弱化,但考虑到新冠感染人数较大,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群体免疫,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一段时间。 对中国出口而言,疫情对出口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全球供给、需求恢复哪一方面的影响相对更大,如果海外供给的恢复快于需求的恢复,中国出口替代效应减弱,出口下行压力或加大;但如果全球需求的恢复快于供给的恢复,那么需求的回暖或对出口带来一定支撑。 但我们认为,供给的反弹或快于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明年出口仍有一定的回调压力。 此外,中美关系也是影响明年出口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变量。 新冠疫情冲击下,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落实进度仍远低于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2021年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但随着美国新总统拜登的上任,在美国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全面推翻协议的概率不大,或可能重启磋商,对协议进行微调。 不过中美在部分领域的摩擦将更为频繁,所以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美国产品的进口,但同时存在部分领域的进口特别是高新技术行业将受到较大的冲击的情况,部分商品的出口可能由于中美的频繁摩擦存在较大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