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证券-宏观经济周度观察:股市板块轮动的久期视角-201213

《新时代证券-宏观经济周度观察:股市板块轮动的久期视角-201213(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证券-宏观经济周度观察:股市板块轮动的久期视角-201213(26页).pdf(2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久期广泛应用于债市分析,但在股市分析中却不常见。一般情况下,股票久期和PE、PB正相关。PE比较低的价值股为短久期,PE比较高的成长股为长久期。美国股市存在“股票久期风险溢价之谜”,即久期和风险溢价负相关,这和传统的资产定价理论不一致。不过,我们认为“股票久期风险溢价之谜”可能是样本选择问题,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成长股表现优于价值股。
灾难等临时冲击会通过现金流风险、贴现率风险等渠道影响不同久期的股票收益率。短久期股价对现金流风险比较敏感,长久期股价对贴现率风险比较敏感。我们分四个阶段来分析。第一阶段,灾难发生,经济衰退。一方面近期的现金流风险增加,短久期板块的股价快速下跌,而短期冲击对长久期板块负面影响比较小。另一方面,风险溢价上升,贴现率风险也增加,更不利于长久期板块。最终,长久期、短久期板块股价都会大幅下跌,但短久期股价的下跌幅度会更大一些,疫情发生后的全球股市基本上都是如此。第二阶段,货币宽松但经济尚未修复。虽然现金流风险尚未缓解,但是货币宽松下,贴现率风险大幅下降。对于这次疫情来说,长久期股价先于短久期股价恢复,除了贴现率风险率先缓解外,一些新经济企业受益于疫情,现金流风险并没有增加,甚至有所下降。对短久期股价而言,此阶段现金流风险仍可能占主导,股价可能继续下跌,但也可能止跌回升。第三阶段,灾难影响减弱,经济开始修复。此时现金流风险缓解,特别是短久期股票现金流风险溢价下降快于长久期股票。货币政策停止宽松,但是现金流改善带来的风险偏好上升,会降低贴现率风险,这对长久期股票更有利,但是强度弱于第二阶段。此时,现金流风险起主导作用,短久期股价上升幅度大于长久期股价。第四阶段,经济、货币政策均恢复至常态。现金流增速恢复至常态,现金流风险继续下降,对短久期股价拉升强于长久期。由于货币政策回归常态,贴现率风险再次上升,对短久期股价的抑制要弱于长久期。最终,短久期股价小幅上升,长久期股价可能小幅下跌。
以上是典型情况,现实往往略有不同。待经济、货币政策均恢复至常态,资产定价又回到长期逻辑。之所以2007年以后,美国成长股表现好于价值股,根本原因在于新经济垄断租金的增强,以及利率下滑(这也部分因为新经济)。风险在于成长股与价值股的PE之差已经接近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水平,这可能反映了市场对成长股盈利的过度自信。
长期逻辑下自然是选择长久期股票,但中国和美国的社会制度、经济结构有所不同,不能完全复制美国经验。第一,中国新经济弱于美国。美国新经济快速发展不仅得益于自身研发实力强,还有行业管制放松的因素。美国新经济发展的直接后果是贫富差距扩大,这警示了中国,中国开始加强对垄断资本的遏制。再加上中国研发能力仍弱于美国,长久期企业仍具有较大风险。第二,美国贴现利率下滑是由于垄断、新经济导致的投资需求下滑以及储蓄率上升,中国尚未完全完成利率市场化,中国利率决定因素更复杂,未来利率下滑是个曲折过程。
当然,中国长久期股票相比短久期仍具有优势。虽然近几年美国长久期股票好于短久期股票,但是得益于市场集中度的提升,美国短久期股票估值也在不断上升,表现没有那么差。然而,中国经济并未完成真正意义的出清,中国短久期股票表现弱于美国短久期股票。
风险提示:政策落实不及预期;海外疫情长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