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东海期货-事件评论:需求侧改革发力,防范风险处置带来的市场压力-201213

上传日期:2020-12-16 10:39:00 / 研报作者:刘洋洋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东海期货-事件评论:需求侧改革发力,防范风险处置带来的市场压力-201213.pdf
大小:33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东海期货-事件评论:需求侧改革发力,防范风险处置带来的市场压力-201213

东海期货-事件评论:需求侧改革发力,防范风险处置带来的市场压力-201213
文本预览:

《东海期货-事件评论:需求侧改革发力,防范风险处置带来的市场压力-201213(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海期货-事件评论:需求侧改革发力,防范风险处置带来的市场压力-201213(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总基调: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对当前经济形式的判断,由730政治局会议中的“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调至“我国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显示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阶段已经基本消退。

前三个季度我国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11月份生产和需求延续回暖。

地产基建投资托底,消费出口改善持续。

经济“V”型反弹最快的阶段已过,财政政策带动基建投资,政策聚焦扩大内需,预计明年经济弱复苏、稳货币、宽信用的局面仍将延续。

宏观调控政策: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会议指出,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会议对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表述并不多,需进一步结合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看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方向。

会议着重强调,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如果说供给侧改革更注重“生产”和“分配”,那么需求侧改革将是针对于“流通”和“消费”等环节。

通过一系列供给侧改革,如三去一降一补等政策,可以显著改善供给端效率。

同时在供给端推进产业链的高级化,一方面加快核心技术公关,致力于完善产业链,实现关键产品、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另一方面,为新一轮产业革命蓄力,大力发展数字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数字化。

需求侧改革的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政策方面已经将扩大内需提高到重要位置,第一利用人口基数优势,培育多元化消费倾向,扩大消费基数;第二伴随着产业升级,引导外部优质消费回流及国内消费升级,提高消费质量;第三发展优势产业消费升级,为新消费场景奠定基础;最后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推动个税改革,为“内循环”蓄力。

而在流通环节,政府进一步完善生产环节的要素流通,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关注实体领域的物流建设、金融领域的财政建设等。

房地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会议强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延续之前的调控方向不变。

在过去两年的年底政治局会议中,均未提及房地产,本次会议中专门提及房地产,且并非“房住不炒”,而是相对温和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疫情过后,在前期积压需求释放、复工复产积极推盘的影响,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转正至4.6%。

短期房价将在“财富效应”和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房住不炒”和地方财政困境中取得平衡。

一方面房地产涉及钢铁、建材、化工等多个产业链,以及挖掘机、重卡等固定资产类品种,是带动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

而另一方面,房地产的虹吸现象,对其他行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桎梏。

政治局会议强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目前来看,房地产投资不会作为刺激经济的政策,且“三道红线”等已经将龙头房企纳入宏观审慎监管并推动其去杠杆。

而在内循环起步起步阶段,房地产仍是重要支撑,将促进其合理健康发展,短期房价将在“财富效应”和对消费的挤出效应中取得平衡。

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在本次政治局会议中首次提及“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11月初蚂蚁科技上市被搁浅,随后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

近期,互联网巨头们纷纷进军生鲜社区团购,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提醒巨头们“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

目前来看,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资本将从无序逐步进入到有序发展的阶段,而数据将成为生产要素,互联网巨头“承担起推进科技创新的责任”。

目前金融乱象和科技乱象已经得到管理层的重视,后续将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

提出“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

在会议特别强调了“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

从四季度以来的债市违约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金融和僵尸企业是目前最大的债务存量风险。

从信用指标来看,截止2020年10月,M2同比增速上行至10.5%,较2019年底回升1.8个百分点;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上行至13.7%,较2019年底回升3个百分点,均处于历史高位水平。

从历史数据观测来看,信贷大幅扩张后4-6个季度,明年二季度,随着再贷款、再贴现以及贷款展期等政策的期满退出,企业还本付息压力将显现,将会随之而来“紧信用”的情况。

预计这一次的债务周期的顶点将在明年一季度显现,且企业和居民部门的还本付息压力高于2009年水平。

随着明年信贷政策到期和逐步退出,部分债务与坏账问题需要提前防范,2021年需关注风险处置带来的市场压力。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