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如果是“稳货币+紧信用”,利率表现如何?-201217

《东方证券-如果是“稳货币+紧信用”,利率表现如何?-201217(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如果是“稳货币+紧信用”,利率表现如何?-201217(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研究结论社融增速拐点已显现,紧信用周期开启。 预计2021年年末社融存量增速下降至12%附近。 紧信用周期将开启,一是今年上半年为对冲疫情影响,为许多小微企业新增贷款,且期限偏短,随着明年3月31日延期还本付息期限将至,这部分企业贷款都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 二是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已明确指出,上半年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所加大,宏观杠杆率出现阶段性上升,2021年更需要“稳杠杆”,对信用扩张或有所控制。 三是信用债违约事件爆发,不仅使得信用债市场收缩,也使得银行授信体系面临重新完善调整,整个融资环境趋于收紧。 紧信用与经济的关系如何?从历史来看,紧信用周期开启后,传导至经济衰退仍有半年以上时滞。 从2005年至今,历史上共有四段紧信用周期(紧信用周期的划分标准主要参考社融增速),分别是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2009年12月至2012年5月、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和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这五段时期基本对应了社融增速拐头向下,融资环境有所收紧。 但从社融增速下行传导至经济衰退,平均需要7个月左右,其中传导时滞最短的是2013年钱荒之后,投资快速下行,时滞仅5个月;传导时滞最长的是2009年,在08年“四万亿”政策的强有力刺激下,经济过热一直持续至2010年3月,随后通胀高企陷入滞胀,直至2011年7月才陷入衰退。 紧信用与货币的关系如何?由于通常大家将货币周期也划分为“宽货币”和“紧货币”两类,在R007没有明显下行,央行无进一步降准降息操作的情况下,仍归类为“紧货币”阶段,而“紧信用”通常伴随的是“紧货币”,双紧格局通常发生在经济企稳后,随后的经济周期通常为先滞胀,再陷入衰退。 如果我们将货币周期细分来看,其实在经济周期发生转变前后,货币周期通常是由“紧货币”转变为“稳货币”,历史的“稳货币+紧信用”阶段有:1)2008年6月至8月、2011年8月至10月、2014年1月至3月、2018年1月至3月。 稳货币+紧信用的阶段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仅3个月左右,且该时期市场对基本面和货币政策都存有较大争议。 在这类阶段,一是经济周期或刚刚出现边际变化,市场对经济是否已进入衰退拐点仍有争议;二是货币政策由前期的“收紧”转向“中性”,但一般这时市场情绪较为谨慎,在没有明确的降准降息等货币宽松工具出台前,市场对货币政策态度也存有疑虑。 而从资产价格表现来看,在紧信用阶段,随着货币由“紧”转向“稳”,债券也随之先跌后涨,从四段短暂的“稳货币+紧信用”周期来看,10年国债平均小幅下行9bp左右。 从2021年一季度来看,大概率或呈现“稳货币+紧信用”格局,叠加一季度各类机构都有比较大的配置需求,如保险、理财倾向“开门红”效应,近5年一季度平均保费增长近8000亿,交易盘而言,往往也会呈现“春节躁动”的特征。 对利率债而言,2021年一季度或许并不悲观。 风险提示如果货币政策超预期发力,或将影响我们对机构行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