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绿色制造(电新+环保)行业周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利好光伏、电动车-201220

《光大证券-绿色制造(电新+环保)行业周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利好光伏、电动车-201220(4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绿色制造(电新+环保)行业周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利好光伏、电动车-201220(40页).pdf(4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行业周报
◆一周复盘
本周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中信一级)上涨6.48%,领先大盘4.23个百分点。电力设备子板块中,电气设备上涨3.58%,风电上涨7.06%,光伏上涨8.56%.此外,新能源车(中证)上涨8.91%,领先大盘6.66个百分点。
本周SW公用事业(一级)上涨1.30%,跑输大盘0.96个百分点。公用事业子板块中,SW电力上涨2.14%,SW环保工程及服务下跌0.43%(跑输大盘2.69个百分点),SW燃气上涨0.57%,SW水务下跌0.27%(跑输大盘2.53个百分点)。
◆投资观点
光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碳达峰、碳中和;高瓴158亿受让隆基6%股份;光伏玻璃产能限制有序放开,长期供应得到保障。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这是继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大一般性辩论宣布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后,我国做出的重要经济部署。可再生能源将在“十四五”迎来更大发展,我们以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为假设测算:1)2021-25E光伏+风电发电量平均增速14.9%; 2)2021-25E光伏累计装机CAGR为18.9%(年均新增装机67.4GW),累计装机将至581Gw。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高度一致,我国光伏产业具备全面优势。欧盟通过了更激进的碳减排目标,从减排55%提升到减排60%(相比1990年基准);日本日前也公布了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美国自拜登政府上台后也将重新加入巴黎协定,低碳、新能源发展大势所趋。
(2)高瓴资本进军光伏行业,158亿受让隆基6%股份。12月20日,隆基股份发布公告,李春安将6%的股份转让给高瓴资本,本次交易的每股转让价格为70元/股,本次交易对价总额为158.4亿元,高瓴资本成为隆基股份的第二大单一股东。本次权益变动后,李春安持股比例为3.4%。而12月9日通威近60亿定增大单的配售结果,高瓴资本旗下的中国价值基金认购了约5亿元,体现了资本对光伏行业及龙头企业的看好。
(3)光伏玻璃产能限制有序放开,长期供应得到保障:12月16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稿)》的意见,提出适度放开光伏压延玻璃产能,核心意在推动光伏及玻璃行业共同健康发展;2021年光伏玻璃供给加速释放,大尺寸光伏玻璃供给或仍将维持紧缺,预计2021年3.2mm光伏玻璃价格中枢维持在33元/平米。长期来看,光伏玻璃需求景气度仍维持高位。
投资层面,需要动态跟踪:(1)平价周期下价格和需求形成反馈机制,价格如果可降到1.4元/W以下需求应维持在160GW以上。(2)大尺寸、一体化趋势进一步确定,可以减弱产能周期带来的利润波动;(3)HJT降本提速设备放量,年中进一步验证GW级HJT产品质量。
推荐:通威股份、隆基股份、晶澳科技、迈为股份;
关注:爱旭股份、天合光能、捷佳伟创、帝尔激光、阳光电源、福斯特、福莱特、信义光能(H)、中环股份、中信博。
◆电动车及锂电:全球碳减排趋势下,电动车渗透率提升趋势确立,未来5年新能源车销量CAGR逾30%,持续看好新能源车产业链;同时持续推荐新国标推出后的电动两轮车。
(1)新能源汽车:全球碳减排趋势下,电动车渗透率提升趋势确立,未来5年新能源车销量CAGR逾30%。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新车渗透率达20%左右,未来五年新能源车销量CAGR将超过30%中汽协预测,我国2020年新能源车销量为130万辆,同比增长约8%;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80万辆,同比增长约40%。新能源车产品驱动特点明显,在特斯拉、合资品牌、造车新势力、自主品牌驱动下,全球电动车增长确定性增强,供应链层面,叠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探,扩产周期限制,电池厂商库存有限等,磷酸铁锂、电解液、隔膜、铜箔等供需紧平衡。
欧盟:碳排放新规从2020年开始实施,2021年欧盟电动车销量望达140万辆,2030年电动车销量望达700万辆,渗透率逾50%,未来十年欧洲电动车CAGR将高达30%。
美国:拜登上台利好新能源,提出2026年渗透率达到25%的目标,美国电动汽车年销量将达到400万辆,未来六年CAGR将超过40%。
(2)锂电材料:需求端拉动,中游材料受益结构性投资机会。
磷酸铁锂:从消费结构及成本、安全性层面,磷酸铁锂占比有望恢复;同时价格底部,需求改善有望带动量价齐升;此外,长期可以关注储能的逻辑。
电解液: 2021年六氟磷酸锂价格持续修复,六氟磷酸锂扩建周期在14-18个月之间,但受过去几年价格持续下行的影响,行业新增产能较少,明年六氟磷酸锂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有望持续提升。
隔膜:隔膜技术更新与降本迅速,干湿法价差缩小,明年海外比例和整体涂覆比例上升,同时海外厂家扩产低于预期,海外电池厂加大对国内隔膜龙头的导入,都会带动单平净利提升。
推荐:宁德时代,关注:德方纳米、恩捷股份、星源材质、天赐材料、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璞泰来、嘉元科技。
(3)电动两轮车:1)短期电动两轮车行业在疫情缓和后快速增长;2)中长期to C市场因新国标即将迎来换购潮,并且集中度提升; 3) to B市场受益于共享电单车投放高峰;4))龙头公司业绩迎来拐点。
电动两轮车标的:推荐新日股份,关注雅迪控股(H)。
风电:2021年持续关注风电“双海”项目发展。
中长期来看,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代表,其装机量在“十四五”期间仍将较为可观,据我们测算,未来五年,风电的年均新增装机有望不低于30GW。《风能北京宣言》提出保证年均新增装机50GW,但更多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呼吁,需要综合风资源消纳情况来看。
海外方面,国际海风进入高速发展期,叠加国内海风在地方补贴政策逐步落地的背景下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未来仍需要重点关注“双海”项目的发展,以及整机厂和零部件厂商在“双海”项目的开拓力度。
推荐:日月股份;关注:东方电缆、天顺风能、明阳智能、金风科技(A+H)。
氢能及燃料电池:大兴区氢能地补政策出台;燃料电池降本进程超出预期;关键技术突破迫在眉睫,业内公司布局、整合加速。
12月16日,《大兴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暂行办法》正式印发:对企业2021年、2022年、2023年购买区内认定的燃料电池汽车分别按照国家补贴额度的40%、30%、20%给予资金支持。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是碳减排另一重要抓手,虽然行业刚处于起步期,技术、规模化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变化: (1)政策端,城市群申报完毕,未来补贴政策将更精准的实施;(2)燃料电池降本进程的快速推进,国鸿、氢璞等都发布了自己低价电堆产品,约2000元/kW;(3)地方配套、龙头公司的融资也加速推进。我们以2025年累计达10万辆进行计算,行业也将高速增长。
推荐:亿华通-U;关注:腾龙股份、美锦能源、雪人股份、雄韬股份。
电力设备及工控:关注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V2G等投资机会。
(1)工业互联网: 11月20日召开的2020年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工信部将加强政策引领,制定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规划。“十四五”工业互联网或进入快速发展期。
(2)能源互联网:随着国有资本改革深入、政府直接干预逐渐减少、价格机制高度市场化,能源电力企业将创造企业利益与社会效益。
(3)城市V2G智能网联,充电桩、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 11月3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V2G应用示范。
建议关注:汇川技术、国电南瑞、思源电气、许继电气等;
充电桩建议关注:特锐德、盛弘股份、中恒电气。
◆环卫:12月1日,佛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显示,禅城区“城市大管家”市政公用综合管理特许经营项目公开招标,实施方为佛山市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项目包括建设与运维两部分,合作期限25年。建设部分总投资约4.8亿元,运营期约10亿元/年。
“城市管家”项目综合性较强,业务内容包含了传统市政环卫、公共服务(城管执法)、市政基础设施投运等,对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求较高。目前的市场参与方主要有中央型企业、地方国资、物业公司、环卫公司等。对于环卫企业来说,其优势在于具备长期的城市场景下的运营经验,业务上溯至垃圾分类,并对接公共服务,具备较强的业务承接能力。城市管家项目代表着城市治理新趋势,有望改变环卫、物管等行业的市场格局。佛山项目具备代表意义,后续竞标工作需保持跟踪。我们看好城市治理改革进程中主动变革,向着城市综合服务商进化的环卫、物管企业。
生物质:近日,住建部等8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
高质量、精细化发展固废处置行业是国家“十四五”期间重点目标,持续关注垃圾分类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及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建立。(1)本次意见明确到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力争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基本全覆盖,分类运输体系基本建成,是2023年要求46重点城市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的前置要求;意见同时要求202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目前的46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平均为30.4%,未来仍需进一步提升。(2)我国前端的垃圾分类投放和分类收集体系建设进度相对较快,但是末端的配套处置设施仍存在较大缺口(目前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6.28万吨/天,距离我们测算的全国18万吨/日需求仍有一定距离),这也是“十四五”期间的垃圾分类重点工作任务。(3)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建立是垃圾分类长效机制的核心抓手,意见要求需通过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等差别化管理方式制定相关标准,相关标准的推进力度也将直接影响厨余处置产能的释放进度以及项目的盈利能力。
推荐:北控城市资源(H)、盈峰环境;
关注:瀚蓝环境、伟明环保、三峰环境、旺能环境。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海外车企扩产不及预期;风光2020年政策下达进度不及预期;风机招标价格复苏低于预期、产业链原材料价格波动;国家电网投资、信息化建设低于预期风险;环保政策执行力度和订单签订低于预期的风险。